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6-19 09:45

学校领导


   
院党委书记      万泉院    长      刘文开

   万泉,男,1963年8月出生,现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历任福建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科员(1995.02--1998.04 挂职任华安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福建省林业厅科技与技术监督处副处长、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法人代表),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主任,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主任,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法人代表)。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法人代表),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16日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18年12月17日起至今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刘文开,男,汉族,籍贯福建永春,1966年6月出生, 现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高级会计师。历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2005年11月 - 2007年8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2007年9月-2012年8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2016年5月到2019年1月)。2019年1月起至今任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法人代表)。

学校简介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3年,具有65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办学声誉优良。学院现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A类培育项目院校”、连续6届 “省级文明学校”、首届“省级文明校园”。2016、2017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高职高专百强院校。在省教育厅公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潜力年度报告(2016)》中,学院优势专业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二、办学条件优越。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麓,朱熹文化的发源地——南平市,拥有天麟和江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企业专家工作站、12个教师工作站、115个实验实训室、2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84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2.8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图书56万册。学生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全部安装热水器和空调,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校园处处繁花似锦,绿树成阴,青草茵茵,绿意浓浓,景景相连,美不胜收。

三、办学质量凸显。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500多人,非全日制在校生2500人,设有林学系、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自动化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园林系等7个系和1个思政部,招生专业39个。拥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12年以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学生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49项一等奖,59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27人,其中教授14名,副高以上专任教师占42.4%,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上占61.2%,双师素质教师比达88.6%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特聘院士1名,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硕士生导师11人

五、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院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中福实业、永林集团、青山纸业、福人木业、省洋口林场等50余家行业知名单位和4家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成立了学院董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工作站和学院教师工作站等4个层次的合作实体,共同搭建了“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四方联动的紧密合作机制。学院创新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三位一体”、“校企共育,双线并进”、“工作室+企业订单”、“岗证融通、工学交替”、“四段四岗,工学结合”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实行“多元投资主体的福建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对口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被确定为“全国和全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五年来,学生荣获市厅级以上表彰300多人次。毕业生获得中级、高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8.8%。毕业生就业率达98%,称职率达98.6%,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鲜明特色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毕业生黄日鹏入围团中央创业英雄100强,王建地、黄美玲、黄峰云等3名学生荣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陈圣煌等10名学生荣获“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称号。学院荣获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等级院校。经过64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绝大部分校友已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少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被社会各界誉为“八闽林人的摇篮”。

六、成教培训成绩斐然。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福建教学与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福建分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福建校外学习中心”等,开展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近几年,学院还实施“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面向种养大户、家庭林场主、林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培养适应现代林业生产方式的大专学历新型职业农民1592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林农培训基地。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劳动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项目”等,构筑了由培训基地平台、继续教育平台、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和科技普及推广平台组成的终身教育型职业培训系统,可开展5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年均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约1.4万人次,是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倍以上,年均培训收入400多万元,学院成为全省林业行业规模最大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

七、科技服务成果丰硕。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福建省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平市科技攻关及相关生产性项目等160多项,并取得5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有7个项目科技成果成功实现校企对接。学院教师出版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和专著60多部,在各类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学院教师以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为重点,研究选育了无患子、乌桕、杉木、油茶、福建柏等20多个树种的优良品系,同时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在森林资源生态监测与收获预测、生态林套改林下利用、杉木愈伤化组培、药材植物组培、铁皮石斛组培、金线莲组培、板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累计发现和命名5个植物新种,在福建发现植物分布15个新记录种,采集拥有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在校生范星虬发现昆虫新种,并获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范星虬蚁甲”。

学院通过成立技术服务和产业实体,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对接生态省建设,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反哺专业、项目反哺教学、企业反哺学校”良性循环。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深入到全省各地推广油茶嫁接技术、毛竹林生态培育技术等林业实用新技术90项,直接受益人口近20万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开发“福建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承担全省古树名木的数据库建立和挂牌保护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工作,已完成全省33个县市古树名木的调查和挂牌工作。选派18名教师指导全省造林与验收工作,支持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编写《森林文化研究》、《森林与文化》两部“福建森林文化丛书”,主编出版的《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成为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的工具书;组织师生森林资源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木材标本鉴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生态治理作业设计等技术服务70项,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60多万元。

八、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院以“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南方培训基地”、“闽台高职院校林业与园林类师资培训中心”为平台,先后与日本合作开办了13期中日林业生态培训班,承担了4期由国家商务部主办、31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121名国务秘书和部长级林业官员参加的“森林执法与施政官员研修班”。学院发挥闽台合作优势,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南亚技术学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采用“校-校-企”模式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台湾高校的课程、教材,聘请台湾合作院校的师资共同培养学生,分期分批派出学生赴台湾高校学习,成为全国首批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接就读台湾地区高校的试点院校,形成了短期学习、合作办学、“3+2”对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多层次合作办学新局面。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将秉承65年来的优良办学传统,遵循“明思、笃行、业精、德厚”的校训,弘扬“敬业、吃苦、务实、进取”的天麟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一校两区”校园格局,深化“一体两翼”办学模式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和谐齐头并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校。


周边环境

南平市情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
  (二)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南平有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共有30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多公斤,素有“福建粮仓”之称。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量140.14万吨,在全省均居第一位。
  (三)南平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林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964万亩,森林蓄积量1.25亿立方米,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美誉。现有竹林526万亩,立竹量7.87亿株,建瓯和顺昌荣获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的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我市减征木竹笋税费,对集体山林实行经营体制改革,使我市林业产业链得到拓展延伸,林产加工业大有可为。2004年林业产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四)南平是福建重要的畜牧水产区。近年来,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我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目前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五)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大都在90年代初中期水平,有些企业如南孚、亚明电器、劳特公司等达到90年代末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大中型企业36家,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六)南平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南平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30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著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通讯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联系电话

咨询电话(兼传真)0599—8461667 QQ群:334178041 微信公众号:fjlzy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