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8-05-15 23:18

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火箭军工程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国全军重点院校、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担负着为火箭军培养骨干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神圣使命,是火箭军军官成长的摇篮。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干部的军事院校。1951年1月,由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与第一野战军野炮团合并改编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1951年3月,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1956年2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学校。1959年6月,以西安炮兵学校为依托,组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学校,先行培养我国战略导弹部队人才。为保密起见,沿用西安炮兵学校名称。1963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1969年10月,学院转隶第二炮兵,同年12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75年8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6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11年6月,改建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启用火箭军工程大学名称。

1959年改建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学校以来,学校就以本科教育为主,现已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以工程技术为基础、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军官教育与士官教育相协调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军最早培养战略导弹作战使用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主要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培养初级指挥技术军官、士官骨干和高层次导弹专业技术人才。学校紧贴火箭军战略军种建设需求,坚持以工为主,工学与理学、军事学、管理学协调发展,构建形成了涵盖导弹高技术及作战运用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1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1名。

学校始终秉承“博学笃志、砺剑图强”的校训,发扬“崇德尊贤、崇文尚武、崇严求实”的校风,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大量优秀军事人才,为我国火箭军部队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建设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支撑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边环境

学校地处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

灞桥区作为西安主城区之一,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文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浐灞河畔就有先民沿水而居,繁衍生息。境内有半坡遗址、老牛坡遗址、隋唐天下第一桥等国家级重点文物,有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有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汉文帝霸陵、薄太后南陵等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00余处。生态环境优越:区内地貌多样,山、川、塬、壑各具特色,有驰名中外的白鹿原、洪庆山,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 。“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浐灞渭三河穿越全境,流域面积达17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万余亩流动水体景观及10公里绿色休闲生态长廊。交通网络发达:区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实现了与西潼、西蓝、西禹、陕沪、绕城等高速公路,312 、108等国道的多点接入。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需20分钟,“一日交通圈”已辐射全国各地,“两小时交通圈”辐射周边多个省会城市。主导产业鲜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7:57。

 


 


通讯地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同心路2号 邮编:710025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29-8474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