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5-17 10:39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周鸿刚

周鸿刚,男,汉族,1949年1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计算机学科副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969年3月至1972年4月在黑龙江省北安县苏家店农场上山下乡。1972年4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机械学院机械系电子自动化专业学习。1975年8月至1979年6月担任上海机械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1979年6月至1987年3月担任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总支副书记。1986年7月至1987年3月公派赴美国纽约长岛作访问学者。1987年3月至1994年5月担任上海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部(处)长,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94年5月至1996年10月担任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1996年10月至2005年6月担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1997年3月获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85年获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93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年获上海市优秀思政工作者。

主持开发的FANUC-7M系统获1984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多座标多联动加工中心系统获1985年上海市新产品一等奖;织机监测系统获198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微机监测系统获1992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系统获1998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共发表FANUC-7M系统的分析开发,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干部廉政要有为等多个领域30多篇论文,主编了近10部专著和教材,其中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材,连续五年在全市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课中使用。

......................................................................................................................................................................................................

 

李 进 校长   

     李进,男,汉族,1949年3月生,江苏武进人,中共党员,哲学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常委。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1969年3月起吉林省梨树县务农,1970年9月起吉林省机床大修厂务工,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7月本科毕业,并到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任教。1988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2年2月起,历任上海市高教局教学处副处长,上海市教委高教办副主任、主任。2000年10月起,历任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哲学认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研究。著有《理想与选择》、《上海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指南》、《上海高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认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等十余部著作和数十篇论文。主持并完成《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上海教学优秀成果奖条例》、《上海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制造业转移的需要》、《上海市人才白皮书---上海技能型人才的现状、需求与培养对策研究》、《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研究》、《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与理论教育面临的任务》、《人类思维特质研究》等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决策咨询课题二十余项。2005年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沿革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所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至1978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10月,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我校管理。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81个研究机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等机构也设在我校 。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2,505人,研究生2,827人,夜大学学生13,061人。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682人,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1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建校50年来,学校培养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中小学教师和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唐盛昌和刘京海 、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是我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3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启动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我校的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和英语等5个项目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数和经费额度均居首位。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数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艺术、广告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稀土材料、植物功能基因等学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研究实验室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计算科学和比较语言学是三个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都市文化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对外汉语、中国哲学、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等8个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古籍整理研究、教学论、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经济与管理、计算数学、天体粒子物理、物理化学等9个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032人,其中专任教师1,6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1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94人,占专任教师的54.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3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5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20位长期聘用的外籍教师。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6.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3.9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6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近325万册、有21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和4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资料库。全校固定资产总值近12.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3.15亿元。

 

     
          

周边环境

通讯地址

徐汇校区: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奉贤校区:上海市海思路100号

联系电话

021-64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