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5-23 21:17

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潍坊医学院概况

潍坊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81年的潍县乐道院,前身是1889年的乐道院医护学校(1950年发展为昌潍区中心卫生院附设护士学校)。1951年昌潍区中心卫生院筹建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扩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

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12年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4年,预防医学专业被批准列入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新生。学校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全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单位。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办学规模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专科生170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厚德载医、塑心树人”的育人理念,以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基础厚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高素养、高技能、高潜力的“三实三高”应用型人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山东省医学领域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谢立信院士在我校工作25年,于金明院士为我校79级毕业生。在第二、三、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学校连续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山东省南丁格尔应急救护技能比赛中,学校获高校组第一名。

学科专业学校有17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工学、文学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教育为主体,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学科专业特色。现有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麻醉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和品牌专业9个。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发布2015版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各专业排名,在全国43所开设麻醉学本科教育的高校中,我校位居第6名;在全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346所高校中,我校位居第10。2014年山东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统计中,我校5大专业类的10个专业名列全省前列。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科学研究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8个。外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外科学为特色重点学科。整形与显微修复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应用药理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是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其中,应用药理学实验室为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学校有医院统计学、卫生管理学等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个,临床麻醉实验室、生物药物实验室等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个。整形外科学、眼科学是山东省学科带头人设岗学科。“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项目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自主培育建设项目。应用药理学科研创新团队是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潍坊医学院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于金明为名誉院长。学校聘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96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2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

办学条件学校现占地近1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个。有附属医院17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有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7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是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国家级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学校、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基地。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预警与处置指导中心设在我校。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日本、韩国、尼泊尔、印度等国家的院校及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合作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的荣誉教授、客座教授。留学生生源国家拓展至亚非欧美23个国家。

薪火传承,桃李芬芳,学校秉承“乐道济世”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5万余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数据截至2015年4月)


周边环境


 


潍坊概况


 一、地理位置、辖区、人口、面积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5°41′~37°26′、东经118°10′~120°01′之间,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两市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全市总面积1614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潍坊市现辖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以上均为县级市),昌乐县、临朐县4区6市2县;另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为908.62万人。


  二、历史沿革 


  潍坊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弥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来,历代王朝政权在此封国建邑,设州立府。夏、商时期,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分属齐、鲁、纪等国。今潍坊版图在秦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朝时属青州刺史部,唐代属河南道,宋代属京东东路,明清两代分属青、莱二州。民国初属胶东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和昌潍专区,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更名为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58年10月,博山县划归淄博专区,1969年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1992年12月五莲县划归日照市。2007年,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和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潍坊市现辖4区、6市、2县,4个经济区。 


  三、地貌概况 


  潍坊市地势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丘陵,地面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海拔1032米,面积56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6%;中部为倾斜平原区,地面高程在海拔7-100米之间,坡降1/500-1/1200,面积65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6%;北部沿海为滨海平原区,地面高程在7米以下,面积36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8%。 


  主要河流:潍坊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条,主要水系有潍河、弥河、白浪河、南北胶莱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 


  潍河,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367平方公里; 


  弥河,全长177公里,流域面积3863平方公里; 


  白浪河,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 


  南胶莱河,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在高密市境内7.4公里; 


  北胶莱河,全长103.5公里,流域面积3900平方公里; 


  小清河,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276平方公里,在寿光市境内入海,在我市境内长19.8公里。 


  四、气候、土壤、矿产 


  潍坊市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1978-2007年平均气温12.9℃,一月平均气温-2.3℃,七月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40.7℃,出现在1982年5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24.2℃,出现在1985年12月8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5.8毫米;无霜期195天。 


  潍坊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矿姜黑土和盐土5大土类。潍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现已发现金、银、铁、煤、石油、蓝宝石、重晶石、沸石、膨润土、花岗岩等矿产种类58种,已探明储量的36种,开采利用的42种,有12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

通讯地址

山东省潍坊市宝通西街7166号潍坊医学院教务处 邮编:261053

联系电话

0536-8462283,846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