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4-29 09:13

学校领导

郭五代  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郭五代,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1982年至1986年,在华南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86年至2004年,历任云南省设计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副院长;2004年至2006年,任云南省设计院代院长、院长(副厅级);2006年至2009年,任云南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9年至2013年,任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13年至2015年2月,任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旅发委兼职副主任;2015年2月,任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参与组织起草“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建材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营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在全省建设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政策法规制定,城乡规划工作,城镇治污工作,城镇上山工作,特色小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院院长称号;2012年获省委、省政府昆明新机场建设“一等功”;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

伏润民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
    伏润民,男,汉族,1963年生,云南罗平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经济学首席教授,兼任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云南省财政学会副会长、云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鉴定专家、《经济研究》审稿专家等。

198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获云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享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到京都大学攻读博士,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作为云南省引进人才回国;200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4—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修学习。历任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副院长,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院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云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云南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等职。

主要从事财政与金融、经济动态分析的研究和教学,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及转移支付理论与制度实践、公共财政安全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农村经济》、《金融经济研究》(日本)、《比较经济体制研究》(日本)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6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项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务院委托项目1项,财政部委托项目5项,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云南省金融办和云南省商务厅等省级决策咨询项目31项。研究成果被财政部采纳应用3项,被云南省财政厅等直接采纳应用13项。获得省部级学术奖励17次,其中: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三等奖2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专家”、“云南省教育功勋奖”、“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和称号。

 

学校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概况

云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1年,历经6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222亩,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27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名,学校下设18个学院、1个教学部,11个独立专职研究机构和60个院(部)所合一的兼职研究机构,6个省级教学团队。设有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1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4项省级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有4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0万余名专门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云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等30余个国家13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与泰国兰实大学合作举办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实施走出去办学;与美国库克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法国瓦岱勒教育集团的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酒店管理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项目管理硕士学位与房地产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获得招收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资格;学生可参加双学位、学分互认、短期游学等项目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已在越南、泰国建立了4个商务汉语中心,我校是经商务部批准的全国第五个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现已为缅甸、越南等国培训500多名政府官员,受到了派出国政府的高度评价。

学校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学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组织单位,多次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奖;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成果优秀奖。我校启动了第二课堂“I DO”经历痕迹体系,打造高校学生第二张成绩单项目,被团中央确立为全国高校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我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统计建模大赛及英语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表现优异;学生社团“蓝色力量协会”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户外运动协会”、“微笑志愿者协会”被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评为“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校团委多次获评全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各类志愿实践活动,获得“善行一百”爱心劝募团队全国第六名优异成绩,“中国-南亚博览会”先进集体等国家级、省级表彰。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还被云南省授予“学雷锋示范点”称号。近年来,女子网球队分获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第十七届单打冠军及团体第五名,第十九届女子甲组单打亚军、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单打、双打及团体冠军、第十四届云南省运动会大学组女子甲组冠军;男子篮球队分获十七、十八、十九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冠军,十六、十八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南赛区第六名和第五名;女子篮球队分获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第三名、第五名、第四名、第二名。男子和女子篮球队分获2016年云南省在昆高等学校校园篮球排球足球周末联赛冠军和亚军。

六十年薪火相传,几代人躬耕树蕙。秉承“好学笃行,厚德致远”的校训,坚守“求实创新”的校风,不断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云财精神,学校将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方略,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为两翼,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基础,研究服务为导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坚持特色发展,延伸教育链,打造学科—专业—产业相融合的职业教育品牌,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树立国际化办学品牌;坚持开放发展,以校政、校企和校际等合作方式,聚集办学资源,优化办学条件;坚持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激发学校发展潜能和活力,努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奋斗。

周边环境

我校本部(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位于昆明市龙泉路风景秀丽的盘龙江畔,占地1021亩,办学条件优越。

通讯地址

昆明市龙泉路237号

联系电话

电话及传真:0871-65132629(兼传真) 65197774 6517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