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6-06 10:28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马敏书记

 

     男,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在该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1997年4月至10月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2011年8月起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任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主要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评审组成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社会经济史、中国商会史博览会史、教会大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重点和一般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学术著作七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奖。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9月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由国务院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10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主持学校党委工作。兼任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联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宗凯校长


 

   男,1963年10月出生,汉族,祖籍河南。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91年-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1995年在韩国高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9月至2004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2004年2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2011年9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数字化学习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作为编制专家组组长主持制定《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兼任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知识服务学科创新引智(111)基地负责人,教育部“教师网联”教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家工作组组长,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总体专家组成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成员。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联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谢守成副书记

  男,汉族,湖北洪湖人,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1978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四川大学学习;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其间1985年9月至198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科科长;1989年3月至1993年7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其间1993年元月至9月,借调原国家教委思政司工作;1993年7月至1999年6月,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总务处副处长、党总支书记、处长;1999年6月至2006年5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兼人民武装部部长;2006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先后主持多项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编并出版著作、教材十多部,其中两本著作分别获得教育部第一、第二届“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高等教育》、《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教育研究》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社会兼职: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南高师院校就业联盟理事长、湖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研究会会长、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会会长。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宣传、人事、财经、政保等工作,分管单位:宣传部、人事处、财务处。联系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黄晓玫副书记

 

 

   女,汉族,1963年10月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中共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85年7月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工作。1996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9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5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09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09年1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4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主持纪委工作,分管监察、干部、统战、离退休、工会、教代会等工作。兼任党校校长、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分管单位:纪委(监察处)、组织部、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工会。联系学院: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

 

 

覃红副书记

 

   男,1966年8月出生,土家族,湖北长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统计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10月至2002年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7月至1999年1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处办公室主任、副处长、直属支部书记;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处(部)长,其间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学习;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14年1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试验设计,多元分析和生物统计研究,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学会均匀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试验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学生工作、本科招生工作、共青团、安全保卫等工作。分管单位:学工部(处)(人武部)、研工部、就业工作处、团委、保卫处。联系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心理学院、音乐学院。

 

 

李向农副校长

 

   男,湖北汉阳人,195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1991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在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1991年-1994年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后历任文学院部门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校研究生处副处长,文学院院长。2004年2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至2013年)。兼任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8年10月被确定为湖北省部属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为学术主攻方向,兼及语言逻辑和语言应用。从1982年以来,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加部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专著《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2001年10月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评奖1998-1999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机关事务、信息化、保密、档案等工作。分管单位:学校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机关党委、保密办)、信息化办公室、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档案馆、独立学院。联系学院:化学学院、社会学院。

 

 

 

黄永林副校长


 

   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会长。《新文学评论》和《教育财会研究》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财政部、文化部委托的大型调研项目“中国当代农村文化调查”、 财政部、 教育部项目“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财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和重大项目20多项。已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曾多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文化部创新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学“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奖(集体项目)、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等奖10多项。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科研、发展、审计、校友、出版等工作,分管单位:科研部(社科处、科研处)、发展办、审计处、出版社、学报、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任国家文化产业中心主任。联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政治学研究院、计算机学院。

 

 

 

蔡红生副校长


   男,1959年1月生,湖北省武汉人,中共党员,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
 

  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武汉新洲插队锻炼;1979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华中师范大学生科院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1985—198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1990开始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部长、部长。此间,于1990年到1993年和1998—2006年10次被借调到教育部思政司、社政司和人事司工作;1995年5月至1996年11月受教育部委派赴美,在美国内布拉斯州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进修高等教育管理专业。1998-2000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开始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开始,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2008年7月10日,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并于2008年9月作为援疆干部任新疆师范大学任党委常委、副校长。2011年9月返校工作,分管基建、规划工作。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研究。承担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出版《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主编和参编书籍10多部;多篇研究报告被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采用;发表论文30余篇。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基建、后勤、国资管理等工作。分管单位: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招标管理办公室)、校医院。联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王恩科副校长 

   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湖北公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在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1999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2010年任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0-2012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2012年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社会兼职有湖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近代物理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夸克物质理论、核环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温度场论领域的理论研究。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强相互作用新物质形态的硬探针信号及集体效应研究”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所领导的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同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外事与港澳台、留学生等工作。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分管单位:研究生院、外事处(港澳台办)、留学生办公室。联系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法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彭南生副校长

   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湖北黄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亚联董”访问学者。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12年5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科研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2014年1月被任命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辛亥革命史。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专著《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年)》等5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0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校领导分工、所联系基层单位:分管本科教学、实验设备、教师培训、继续教育、体育、附属学校等工作。兼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分管单位: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师教育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一附中、附小。联系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


 

 

 

骆军

  骆军,男,1969年10月生,湖北宜城人,中共党员,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兼党委组织部部长,研究员。

  198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学习,199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华中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系团委书记。1993年—199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1998年12月任校团委副书记;2000年—2003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3月任校团委书记;2006年11月任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2006年开始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12月在英国里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做访问学者;2012年5月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2013年6月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学校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4年1月当选党委常委。2014年2月兼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承担了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和参编书籍10多部,发表论文10余篇,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和表彰。

  领导分工:协助分管干部工作,兼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林更茂

 

  男,汉族,1970年2月出生,湖北新洲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校长助理,兼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

  199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留校工作。曾任华中师范大学俄语系分团委书记、辅导员、俄语系办公室主任。1997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其间:1998年3—9月教育部思政司借调;2001年5月—2002年6月主持工作),2002年6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书记。2004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期间:2008年2—5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9期中青班学习)。2010年1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2012年5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处处长。(其间:2013年3—6月,在湖北省委党校参加“湖北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3年中青班高校教育管理班学习)。2014年1月任校长助理,兼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9-2012年兼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发言人。中共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第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湖北省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秘书长。

  领导分工:协助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兼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

 

 

 

杨光富

    男,1970年8月出生,湖北黄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2004年8月~2005年2月赴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8月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3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03年12月至今任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11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农药学学报》、《农药》编委、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客座编辑。

  长期从事农药创制基础研究,在农药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活性小分子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研究的农药生物合理设计创新研究体系,成功创制出“苯噻菌酯”、“苯醚酰胺”两个农药候选新品种以及多个高活性农药候选化合物。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海外青年合作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JACS,JAFC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SCI他引1500多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项和美国专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图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各1项,并获湖北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跨越发展青年先锋、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五四青年奖章、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直接掌握联系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批准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入选湖北省首批高端人才培养计划。

  领导分工:分管产业工作。兼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分管单位: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学校简介

 


学校概况

 

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xml:namespace>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

◆百年文化积淀  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教育的养分,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恪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中秋时节,丹桂飘香,堪称人间胜境、治学佳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良,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近4万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完善。此外,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设施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文化生活需要。

◆学科优势明显  学校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190余人次,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10、博士后流动站13个,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本科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

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2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科研实力雄厚  学校下设27个学院、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分析测试中心、70余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30多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学会、研究会挂靠我校,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部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111”引智基地2个。学校科研整体实力较强,近三年获社科重大项目23项,排名全国第五;近三届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位于全国前十;湖北省社科成果奖连续五届全省第二。近三年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 2013年发表SCI论文630余篇。

◆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人才培养体现“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想,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弹性学制、素质学分制、主辅修与双学位制,重视实践教学,提倡文化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博雅大讲堂”、“桂子山艺术节”、“桂子山科学文化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等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全国高校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身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圣兵爱心社”“疯狂英语协会”等多个社团改为  荣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资助措施得力  学校资助体系涵盖奖、助、贷、勤、免及创业、代偿等方面。设有奖助学金40余项,每年25%以上学生可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奖学金;25%以上学生可获得最高4000元的助学金;师范专业学生均可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奖助学金合计覆盖面达到学生总数的85%。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批复率100%12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00余个校外兼职岗位以及20余个创业项目提供了实践锻炼平台。“绿色通道”确保就学无忧,爱心资助促进学子成才。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并邀请高层次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除派遣教师赴海外留学深造外,学校还选择合作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学生联合培养,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办有学前教育(中澳班),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办有社会工作(中澳班),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办有生物技术(中澳班),学生通过该合作项目可申请到合作学校就读,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中澳两校的本科文凭。

◆学生就业率高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位列全国部属高校前列。就业地区分布以中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占80%),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内大中城市的高等院校、重点中学、政府机构、企业及其它相关社会部门。学校多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咨询电话:027-67863404、67863334、67863374、67862239

监察电话:027-67868009(学校纪委)

                   67867105(学校招办)

传真电话:027-67861550

招办网址:http://zs.ccnu.edu.cn

电子邮箱:zb@mail.ccnu.edu.cn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周边环境

可登陆华中师范大学网站查看

学校网址:www.ccn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ccnu.edu.cn

华大图片:http://photo.ccnu.com.cn/cn/index.php

 

通讯地址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27-67863374 027-67862239 027-67863334 027-6786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