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5-24 11:24

基础设施情况

    学校紧紧跟踪行业、产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工学并举、道艺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学校先后有8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5个专业为国家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示范专业,5个专业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9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8门。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和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48部,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32部主编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学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1996年成立了以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专业教学委员会)。200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协议。斯伦贝谢、大唐国际、中石油销售等多家公司分别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联合育人。学校建设了专业覆盖面齐全、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群,部分实验实训教学技术装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28个具备真实生产或仿真生产条件的,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融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有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290个。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全国创业培训试点院校,建有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PLC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承德市创业培训基地,汽车维修专业是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化工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我校共建“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了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实训基地、承德市创业培训基地等10个培训和技能鉴定基地;与承德热河克罗尼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了“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承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区校战略联盟。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曾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化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汽——大众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总决赛”全国总冠军等多种奖项。

    学校积极面向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各大石油公司开展了各类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及面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约50多种,近年累计培训24000余人次;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近年来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60多项,服务企业技术课题100余项,52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共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16项。学校面向石油及地方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服务,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研究与开发机构,为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与玉门油田合作开发的中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多学科专家协同勘探VR工作平台研制”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塔里木油田泥页岩理化性能研究”、“汽车发动机燃油改燃气”等为石油和地方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学校设有13个研究所,其中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全国首批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学校公开出版的《学报》是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第一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石油行业、河北省和西部地区的10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与加拿大凡绍学院、韩国韩京大学、日本佐世保工业高专等7所国外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近年先后派出教师200多人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进修、访问或进行合作研究,每年均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

    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挖掘百年办学积淀,确立了“努力做得更好”的大学精神,颁布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形象识别系统,设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学校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和师德建设成绩突出。学校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03年以来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雷锋公司”事迹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