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5-23 20:29

毕业生就业

学院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实施意见》、《院系毕业生就业考核办法》等文件,文件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思想和就业创业工作总体原则,提出了全面实现我院毕业生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和“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教育课程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四化原则。

一、职业院校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成立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服务领导小组,院系实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负责制,各系主任为系部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人员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就业工作全员化提供组织保证。明确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工作责任,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明确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教育、指导和服务责任。形成了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招生就业处处长、就业办公室主任、各系部主任、各系部分管副书记副主任、辅导员”分层管理和服务的格局,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

二、建立院长、院系书记参加的定期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做出重要批示,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学院分管领导深入院系、班级检查指导就业工作,开展调研活动,召开班主任、辅导员座谈会、召开毕业生座谈。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建立了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主线,《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

四、不断增强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毕业生资源库、毕业生电子档案库,使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能够互动起来,为毕业生进入无形的市场提供帮助。

五、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严格评定程序,规范资格审查,提前确定贫困毕业生,及时向他们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卡,凭卡特困家庭毕业生可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500元和免费的职业介绍及政策咨询等服务。我院还与滕州市慈善总会联系,开展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学院还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家中遇有突发情况的特殊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和身体有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利用各种途径,采取有力措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采取“一对一”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逐一落实就业单位。二是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成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心理辅导教师,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存在的就业恐惧、放大经济困难等心理障碍问题,采取了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联动措施,从认知纠正、情绪调节等多方面进行疏导和帮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扰,成功就业。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到农村、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干事创业。

六、学院于2008年在全国设立了南方、胶东、本地3个就业办事处,选派6名具有一定就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就业办事处主任。其主要职责为:联络、考察企业,收集用工信息,组织招聘,毕业生送达和跟踪服务工作。就业办事处的设立,是我院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不仅提高了就业率,而且保证了就业质量。

七、突出院系就业工作主体地位,强化就业办事处的服务职能,实现院系就业指导培训、网上签约培训、就业推荐表(求职信)、用工信息发布、毕业生供需见面、岗位送达等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八、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校外实训就基地中选择了30多个作为“青春创业基地”,选派大学生到基地企业实习锻炼,参与基地企业科研项目的开发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大学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九、学院先后举办了大学生青春创业论坛、大学生科技节,鼓励学生发明创造;2010年组织学生参加枣庄市大学生科技节、首届中国(滕州)“科圣杯”发明创新大赛,我院机械工程系赵强强、建筑工程系刘京帅、信息工程系张成龙等同学设计的作品分别获发明创新一、二等奖;在20102011年连续两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我院机械工程系学生赵强强设计的遥控灭火机器人、王平设计的太阳能气动车均获得全省一等奖,另有6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院的创业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以2008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傅昱博等为典型代表的一批毕业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为学院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十、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创新,转变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改善工作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开展就业工作机制创新,推进就业工作重心下移,以系部为主体的就业工作架构已经形成,全院从上到下,坚持统筹发展,倡导全员参与,系部作为办学主体单位主抓就业工作已成为共识;二是开展就业工作理论创新,推行“一个目标,三个阶段”的“全程化,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才需求,学生更注重培养学习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社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开展就业工作服务方式创新,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完善辅导员博客、QQ工作交流群、手机飞信等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及时与毕业生交流,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四是开展就业工作服务内容创新,利用寒假家访活动,挖掘政府和企业资源,建立就业基地,推介贫困生就业,为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再辟新径;五是开展就业工作研究创新,自2008开始,每年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以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资料全面真实地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对当年就业工作进行总结,把握就业形势发展规律,制定就业工作发展规划。

十一、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先后与滕州建工局、煤炭局、信息产业局等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日照五征集团、易才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滕州东方钢帘线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培养,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鲁化新天地电子有限公司、日照钢铁集团公司、鲁南机床有限公司等数150余家大型厂矿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加就业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