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原地质系),于1958年开始招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3年正式成立地质系,1995年更名为岩土工程系,2006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以学院科学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对外交流,广泛地参与水利水电、电力、交通能源、城市建设、国防等领域的科研与工程建设。现有本科专业6个: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8年,我院“地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硕士授权点5个: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05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取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同时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资格和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个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于2009年被教育部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自建院(系)以来,共培养本科生5000多名,硕士生400余人;目前,在校生(本科、研究生)1700余人。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13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5名,副教授42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2名,研究生学历占到90%以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名。学院设有三个研究所:地质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和3S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所。学院有3个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验室:1、地质及岩土力学实验中心,下设基础地质实验室、岩石矿物标本实验室、环境与规划实验室、勘探实验室;2、测绘与空间信息实验中心,设测量实验室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3、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是博士点建设的专门实验室,设岩石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室、工程物探实验室、工程监测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近2300m2,其中:地质及岩土力学实验室现有面积500m2,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现有面积800m2,测绘与空间信息实验中心现有面积1000m2。各类仪器设备价值为2300余万元。近年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需求,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3S技术和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研究,在边坡稳定分析及滑坡失稳定时预报、工程岩土体结构稳定性研究、地下水利用及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新技术研究、3S技术开发与应用、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完成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150多项,研究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其中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攻关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5项,出版专著36部,国家统编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56篇。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