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公元200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迎来了她的50华诞。全系师生以及遍布国内外的4700多名系友,怀着同样激动和感恩的心情,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哲学系5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感谢复旦大学奠基者马相伯、严复、李登辉、陈望道诸公,荜路蓝缕,开启复旦哲学教育之先河;感谢哲学系创始人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王蘧常、陈珪如等先生,以其毕生精力,砥定了哲学系发展的基础与方向。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守护思想,引领时代”是复旦哲学的精神传统,也是时代和民族对哲学的必然要求。哲学是思想的事业,思想是目前我们民族的当务之急,特别需要守护。中华民族的当下境遇以其高度的紧迫性将思想——深入地切中时代之本质的思想——指定为一项根本的任务。诚然,哲学也是学术的事业,大师和经典是哲学的支撑,哲学的学统历经千年而不坠,哲学应当以一种最严谨的学术方式获得发展。但是,和其他人文学术一样,哲学与其时代有着最本质的联系,它是在思想中被把握住的时代。因此,在对学术传统与经典教育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复旦哲学系一向饱有敏锐活泼的问题意识与深切通达的现实关怀。以往的学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的发展则要求这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切中时代之本质的思想不会屈从于任何学科设置的人为壁垒,它必然要求各二级学科之间的交流融通;它也必然要求不断返回并阐释经典,要求在与社会现实的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中做出创新。当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构建,无非包含“古今”、“中西”这两组基本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思想、西方思想三个伟大传统。我们有理由相信,会通三统的探索将包涵现时代重大理论突破的萌芽,产生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成果!积水成渊,蛟龙兴焉。前辈们已为我们的事业积累起日益增多的财富,而青年则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目前已拥有人数可观的青年才俊,他们忠诚于哲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抱负、眼光、事业心和责任感方面都堪称优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生气勃勃、团结进取、目光远大的年轻人将会为哲学系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赢得新的荣耀。光阴荏苒,半个世纪的时光已悠悠过去。曦园草木,由寡而繁;当年孺子,或已白头。我们这个既保持着青春朝气又体现出壮年胸怀的哲学系,正在逐渐成熟,逐渐强盛,已处于其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每一位师生和每一位系友的共同努力下,复旦大学哲学系在未来五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内,将成为国内顶尖、亚洲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重镇。哲学是思想的事业,是时代的灵魂,是民族的召唤。让我们继续发扬复旦哲学“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未来而不断进取,竭尽所能!二、渊源有自复旦大学的哲学传统源远流长。复旦公学自1905年建校起,便非常重视哲学教育。深谙西方哲学精髓的创办人马相伯先生亲撰《致知浅说》,以供教学之用。他以朱熹注《大学》:“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来解释西方Philosophia的意涵,开复旦哲学精神之先河。一代哲人严复先生亦是复旦创校的发起人之一,1906年至1907年担任复旦公学第二任监督,当时他正致力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并向国内学界介绍黑格尔的唯心论,一时使复旦成为西学在中国的滥觞之地。1915年,李登辉校长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分成八大部类,其中首推哲学部;以后又为复旦大学建立起由逻辑、伦理、性理(包括心理学与形而上学)组成的哲学教学体系,并亲自讲授哲学类课程。1924年,郭任远教授(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提出要在复旦大学建立哲学系;1926年,刘大白教授又设想在文学院内建立哲学系。建立哲学系可谓是复旦的夙愿。据不完全统计,至1949年,曾在复旦开设过哲学类课程的有马相伯、李登辉、邵力子、戴季陶、王宠惠、陈望道、熊十力、陶希圣、刘芦隐、陈定谟、胡曲园、全增嘏、蔡仪、林同济等人。1949年,同济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哲学系并入复旦大学,学校特在原先的社会学系中专设哲学组,为后来哲学系的创建聚集了一批人才。三、奠基诸贤胡曲园胡曲园(1905-1993),湖南江陵(今属湖北)人。作为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奠基人,胡曲园先生学识渊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逻辑学方面都有精深研究。先生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系,读书期间便参加哲学研究小组,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研究者和传播者之一。先生1937年赴上海,先后担任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教授。1940年主编《哲学杂志》,撰写“论建立民族哲学的问题”等文章。1946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49年后,先生出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秘书长,1950年参与发起组织新中国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并任会长。1955年受命创建复旦大学哲学系,并从1956年起任系主任至1983年。先生还曾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哲学学会名誉顾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等职,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请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主要译著有《海涅抒情诗》、《政治经济学教程》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辩证唯物论》、《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形式逻辑》等;著有《胡曲园哲学论集》、《公孙龙子论疏》等。先生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关系的理论、关于中国不存在欧洲意义上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见解,在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心以积疑而起悟,学以渐博而相通”,是先生一生治学的写照。全增嘏全增嘏(1903-1984),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先生1923年毕业于清华留学预备学堂。1923年至1925年就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27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期间曾师从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并修完全部博士课程。先生著有《西洋哲学小史》,为中国最早介绍西方哲学的著作之一;先生英文造诣深厚,抗战前后曾与温源宁、林语堂、潘光旦等人任英文刊物《中国评论周报》、《天下月刊》编辑,并任《论语》主编;以后曾担任复旦大学外语系主任及校图书馆馆长。1956年,复旦大学创办哲学系后,先生由外文系转至哲学系任教。1958年任《辞海》编委兼外国哲学史分科主编,1979年任《哲学大辞典》副主编兼外国哲学史卷主编,是全国外国哲学史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61年初,先生率先在国内独立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在学界影响巨大,由此奠定复旦大学西方哲学研究的基础。主要译作、著作有:《不可知主义批判》、《宇宙发展史概论》(康德著)、《爱因斯坦论著选编》、《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华莱士著作集》、《自然科学史》(梅森著)、《艰难时世》(狄更斯著);主编《西方哲学史》(1985)。严北溟严北溟(1907-1990),湖南湘潭人。少时即因擅长对句、草书而有“神童”之誉。因家贫无力进正规学校,自学成才。1934年至1937年,先生在浙江民众教育实验学校任教,讲授哲学、中国近代史等课程,期间担任《东南日报》主笔。1938年创办《浙江潮》周刊,并任主编;1941年任《浙江日报》社社长,抗战时期曾担任游击区的长兴县长。1946年后,先生先后担任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校教授。1949年后担任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先生曾参与《辞海》的修订工作,担任《中国哲学史》卷主编。兼任职务有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哲学学会宗教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著作有:《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史讲义》、《列子译注》、《儒道佛思想散论》、《中国佛教哲学简史》;主编《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辩证唯物主义和经济规律》。王蘧常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浙江嘉兴人。先生四岁发蒙,七岁读毕四书五经;后拜沈曾植先生为师,于国学各门初窥门径。1919年,考取唐文治先生主持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后,先生曾任无锡国专教务长、副院长,培养了大批国学人才。以后先生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之江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60年,先生由复旦大学中文系调入哲学系任教。先生见识广博,论述卓越,文史哲兼通。先生毕生研究“书学”,是章草大家,被海内外书家誉为“当代王羲之”。主要著作有《礼经大义》、《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秦史》、《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抗兵集》、《国学讲演稿》、《国耻诗话》、《诸子新传》、《荀子新传》。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列传要诠》(1993);出版有《王蘧常书法集》。陈珪如陈珪如(1907~1986),女,福建闽侯人。先生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对哲学深感兴趣。自1936年起,从事哲学翻译工作,向国人介绍哲学辩证法名著。1949年后,担任国家出版总署编译处副处长。1951年到中共中央党校任教。1955年,先生调到复旦大学,参与创办哲学系。曾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是中国哲学界颇有成就的女学者。主要译著和著作有《唯物辩证法教程》、《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等。四、其始也简1956-1976:1955年,胡曲园先生等着手筹建哲学系,确定了培养“哲学家”的目标,并招收了首届哲学研究生班。195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正式建立,迎来了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成为建国后国内最早建立的哲学系之一。1957年至1959年,哲学系先后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外哲学史、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四大教研室;1959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6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61年,哲学系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6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要研究宗教的指示精神,在国内高校最早开设了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选修课程。建系之初,哲学系除了以本系教师为主开展教学与科研之外,还专门邀请校内很多名家来哲学系讲学,包括周谷城、周予同、苏步青、刘大杰、蔡尚思、谈家桢、谷超豪、蒋学模等。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哲学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巨大冲击,招生工作一度被迫停止,至1971年才恢复。庆幸的是,哲学系的总体工作在此期间并未中断,1973年还建立了自然辩证法专业,教师队伍也没有散掉,仍保持了一定的规模,这为后来复旦哲学事业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五、砥定规模1977-1994: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哲学系招收本科生工作即步入正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1979年,成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相继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该领域的研究也迈上新的台阶。1980年,恢复招收留学生。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先后建立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三个博士点,成为新中国建立后国内高校培养文科博士的第一批系科之一。1983年,成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84年成立科技哲学研究室,1985年成立宗教学研究室。1986年,整合上述研究室成立现代哲学研究所,刘放桐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同年建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1988年独立成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哲学系坚持发展哲学学科,改革哲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完善、充实各哲学二级学科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了更多的哲学类课程,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4年,哲学系被评为全国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成为得到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一批文科基地之一。同年,依托哲学系力量成立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2001年与原上海医科大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合并,成立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六、走向大成1995-2006:1995年,以复旦大学建校90周年为契机,哲学系跨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的系领导提出了“以改革开放的大思路,促进哲学系的大发展”的理念,确立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当年,外国哲学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并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1999年设立宗教学本科生专业。同年,以哲学系为主干力量,成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该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以该中心为核心成立了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2000年,成立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同年,哲学系通过教育部哲学一级学科评审。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1998年,成立国内最早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8年、2001年、2003年,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先后建立博士点。2001年,成立宗教研究所。2004年,新增经济哲学、比较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博士点。在科学研究方面,自90年代末,哲学系的科研成果数、科研项目数与获奖数在全校文科各系一直居于前列。另外,还创办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哲学评论》、《基督教学术》等学术刊物。七、哲学系架构学术委员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现代哲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系行政哲学专业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系总支宗教专业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管理哲学研究中心系资料室《复旦哲学评论》编辑部系行政办公室系总支办公室工会八、守护思想,扎根学术:哲学系广大师生以追求真理为职志,以守护思想为责任。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哲学系注重培养自身超越的眼光和宏大的视野,始终坚持以学术为魂,体现“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即便在20世纪60年代,全增嘏先生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打下扎实基础。90年代以来,哲学系率先在学生中倡导走近大师、研读经典的风气,让学生在学术训练中体会思想的庄严和伟大,学习思想的方法,感受思想的魅力;在教师中则坚持举办学术沙龙,扶持学术刊物,保持哲学系的思想锋芒和学术底蕴。九、重视教学,培育英才:哲学系长期以来坚持以教学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在教学上坚持哲学教育的理念,摸索哲学教育的特点,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改革哲学教育的方式,在教材改革以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同行前列。哲学系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推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学术共同体,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哲学系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倡导通识教育与哲学专业教育相结合,不仅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催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学生学术刊物,而且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十、国际交流,会通中西:复旦大学地处上海,东西方文化与思想在这里交汇、碰撞。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培育了哲学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复旦哲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严复先生都是会通中西的大学问家。哲学系建立后,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先生矢志追求融会中西的理想。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伴随着哲学系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哲学系就建立了国际合作的关系,当时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柯希切夫教授担任哲学系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80年代以来,哲学系的国际交往更为活跃,世界一流哲学家普特南、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德里达、伯特尔•奥尔曼、《今日马克思》主编雅克•比岱教授,巴黎高师哲学系主任ClaudeImbert、法国著名哲学家让-卢克•马里翁等相继访问我系;共有20余个国家百余位学者和学生留学我系;哲学系还先后与美国哲学学会、美国哲学促进会、国际价值与哲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有多位教师在哈佛、耶鲁、图宾根、弗赖堡、康斯坦斯等大学做访问学者。哲学系在发展中深深体会到会通中西是一流哲学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90年代末以来,在面向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哲学二级学科的会通,并由此形成鲜明的特色。十一、服务社会,引领时代在思想和行动上服务社会、引领时代一直是复旦哲学系的精神追求。直面现实永远是哲学的活力之源和创新之本。除了重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全日制教育外,哲学系还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感悟现实;注意与社会各界合作,为社会培养具有哲学、国学、宗教学等综合素养的各类人才,使哲学的理念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得以实现。近年来哲学系发起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意义的大讨论,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举办的“人文课程班”、“国学研讨班”也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展现了复旦哲学高瞻远瞩、引领时代的卓越风采。十二、人才成长,系友风采:优秀的系友是哲学系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系为社会培养了47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秉承复旦大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传统,哲学系的学生经过哲学教育的熏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离开学校后,能够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荣誉感,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在学术、文教、新闻、党政、军界、工商业、现代科技企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栋梁。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倪培民、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汤晨曦、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曹锦清、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吕丘露薇、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金炳华、昆明市市长王文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吴昌德、《解放军报》总编于顺昌、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联席主席虞锋等,就是这些优秀系友中的杰出代表。十三、哲学系发展的展望哲学系未来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进一部加强复旦大学哲学学科的传统优势,提升复旦哲学学科的竞争力,统筹全校哲学学科发展布局,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齐全、人才齐备的优势,进一部提高哲学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哲学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使之能在规模和水平上与国内外一流哲学系并驾齐驱,并为复旦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材料科学系

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大学英语部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东方管理研究中心

法学院

附属儿科医院

附属妇产科医院

附属华山医院

附属金山医院

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附属中山医院

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花旗管理研究中心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学院

高分子科学系

公共教学部

公共卫生学院

管理学院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国际问题研究院

护理学院

化学系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中心

继续教育学院

金融研究院

经济学院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历史学系

旅游系

纳米技术发展中心

软件学院

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

上海华东医院

上海建工医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应用数学咨询开发中心

上海市闸北区华山医院永和分院

上海市肿瘤医院

上海物流研究院

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耳鼻喉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上海医学院-康复与运动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临床诊断学系

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系

上海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系

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眼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社会科学基础部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院

数学科学学院

体育教学部

外文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微电子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

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物理学系

现代物理研究所

新闻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亚洲研究中心

研究生院

药学院

艺术教育中心

艺术设计系

哲学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

中山医院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