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始建于1986年。多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院各系、处、科室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历任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实践,科学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教学管理、训练、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教、训、科”管理机制基本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建系以来,全系教职工群策群力,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有了一支较稳定的专修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1986年始建运动系,86—90年运动系与成教部合为一体。91年后实行了“训练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即运动系与竞技体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一管理体制有效地缓解了优秀运动员的“读”、“训”矛盾,解决了竞技体校与运动系训练、升学、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为训练体制改革摸索出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这一摸索过程与改革实践,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体育教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成立了重竞技教研室、武术教研室、运动训练教研室、体育学教研室。随着运动系地建设和发展,91年武术专业脱离,成立了武术系。94年重竞技教研室与竞技体校运动训练研究室合并。2001年竞技体校与运动系脱离,运动系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本科教学管理。成立了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教研室、小球教研室、重竞技教研室、艺术体操教研室。2003年成立艺术学教研室。2007年学院成立艺术系,艺术体操教研室和艺术学教研室划入艺术系。建系以来,我系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86年招生26人,增长到今年招生800余人,在校生总人数从建系初期的212人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人,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2000人。有20%左右的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其余毕业生则担任了教师和公务员等。在运动成绩方面,多年以来,我系学生共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90枚,亚洲级、世界级比赛奖牌24枚,为国家培养出运动健将50余人,其中国际级健将4人,为国家队输送运动员60余人。在培养目标地确立和专业教学计划地构建方面,我们先后进行了四次改革等调整。培养目标从86年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专项教练员”,89年的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工作的教练员”,93年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运动训练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教练员”,到2002年培养“学院掌握运动训练科学理论与专门技能,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教练员和专项教师”。每一次培养目标的确定,都蕴含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培养规格的变化。鉴此,我系也相应地进行了四次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每一次修订都围绕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时分配、学、术科比例分配等方面进行,并构建起适应时代特点的教学计划。93年,为了适应运动训练的发展形势,根据运动训练与竞赛周期特点,我们制订了“优秀运动员学分制管理办法”,打破了学期制和暑期制,体现了学训结合,以训为主的思想,为教练员的培养与运动员的培养相结合以及运动竞赛成绩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2002年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1+x”的专修课教学模式和“大专项”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小球教研室和重竞技教研室实施,(小球专项=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重竞技专项=举重健美+跆拳道+拳击+摔跤)。从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来看,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反馈。2002年我系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挖掘潜力,开设了社会需求较大的体育舞蹈专项。一方面,扩大了专业面,另一方面又为设立新的专业(舞蹈)探索了道路。2003年我系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表演专业(舞蹈与时装表演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舞蹈和时装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角色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成立了艺术学教研室,当年招生28人。建立我院除体育类外的第一个艺术类专业,为运动系以后多层面多角度的发展,进行的一次尝试。也是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转型的一次探索。在学生工作方面,多年来我系突出正面引导教育,强化疏导,更新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管理,力求取得最佳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较好成绩。连续获得学院风采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学院文化艺术节三个一等奖,四川大学艺术节二等奖,95级本科班被省教委和省团委评为“四川省先进班集体”,98级2班许珈嘉同学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等。在学生管理上,继续深化“四不”,“三禁止”工作,增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力度,狠抓上课纪律,每天检查上课、早操、晚自习、晚归情况,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及时地进行严肃处理,使班风、学风明显改变,理论考试补考率明显下降。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香港回归,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等,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震撼他们的心灵,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这几年,我系学生工作稳定,未出大事为学院的稳定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多次受到学院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了学生工作的特色,学生工作呈现出了新局面。在教学管理方面,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加大查课力度,严格学习进程管理,端正学风、考风;(2)把师资管理、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化,定期组织业务活动与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定期抽查教师公开课2—3次,并举行评定,奖其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根据师资结构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有计划、稳步地安排青年教师继续学习、进步、深造,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切实从生活上、业务上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使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与教学、训练和体育工作实践。与此同时,学生用人单位实行双向挂钩实习,使双方更深入了解,相互选择。实习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实习情况,并随时检查和评定实习质量。(4)全面修订我系专修课和部分普修课的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5)在教材建设上,我系积极努力地进行专修课教材建设,除《跆拳道》教材已发行外,我系教师还参编了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运动训练学》和完全由我系教师编写的全国统编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目前乒乓球专修课教材已获准定项、撰写工作已近尾声。我系教师还主编了《娱乐体育》(6)在场馆建设上,不断改变和增设教学设施,尽可能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实现现代化管理,为教学、训练服务,确保教学、训练、科研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我系全体教职工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永争第一”地精神,在学院领导下,把运动系改革涉入学院改革之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拓展办学新路子,为学院地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