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同济,百年外语。自190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德文科初创,1946年设立外国语文学系,至1998年外国语学院成立,同济外语教学不畏时艰,独树一帜,前贤后学,矢志不渝。翻译家冯至、哲学家陈铨、诗人殷夫、日耳曼学者张威廉、德语学者廖馥君等巨擘名流先后在此传道授业,成就卓然,海内所仰。承求实创新之风,秉鼎新革故之旨,新世纪迎来外国语学院跨越式发展契机。外引内促,实力弥进,全球招聘,贤才毕至。2008年马秋武教授司职院长,首倡内涵建设,党政齐心、全院协力,认真谋划,积极进取,抓学科、建梯队,缔造同济外语崭新篇章;定政策、强意识,开创教学科研良好局面;创体制,立规章,探索公外改革正确轨道。严要求、保一流,全院各项工作焕然一新。回顾历史,1982年获德语硕士授予权,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已逾30载。当前,德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一应俱全。2006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现在,博士生导师已达15人,硕士生导师44人,学科建设层层推进,健全完备的外语学科学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德语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朱建华教授2010年当选国际日耳曼学会主席要职,在国内外学界享誉遐迩。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以马秋武教授为首,已形成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兼备、基础实力雄厚、特色方向突出的整体学科布局;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人才集聚,发展空间日益广阔。全院上下已形成全新的办院理念。以人为本,学科为先,教学为重,质量至上;健全体制,创新机制,致力于培养通外语、晓文史、懂科技,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强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外语专业人才。在2009年院教代会上,学院明确了今后五年“三步走”的学科发展目标,并为此确立了学院的总体学科发展布局,即: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主线,以“德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为两翼,形成学院整体学科的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在全国外语界的学科地位和影响。长河百年,舟退千山。展望未来,更铸辉煌。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白树艳

包祖学

蔡敦达

蔡佩铃

蔡翔凤

曹莉军

曹师民

曹怡鲁

岑小平

陈长林

陈德璇

陈华国

陈慧

陈靖

陈明浩

陈秋琴

陈夏南

陈亚萍

陈一希

崔庆华

戴劲

邓白桦

邓世俊

丁桂珍

丁美芳

丁敏

丁群

丁伟祥

丁跃英

樊晓红

范珊珊

方建国

房定坚

冯天泽

高海燕

高静云

高钦

高玉辉

葛放

葛艳

葛中俊

耿纪永

龚昊航

龚艳

顾萍

顾元芬

郭海燕

郭洁茹

郭金荣

郭屹炜

韩巍

何继红

贺雅萍

胡瑞云

胡卫平

胡勇红

黄橙紫

黄崇岭

黄坚

黄克琴

惠永勤

吉红卫

吉玫

季晓艳

郏根兴

贾慧蝶

姜洪绍

蒋财珍

蒋琴芳

蒋小芹

蒋晓莉

焦海龙

郎名昆

李芳

李健民

李玲

李梅

李湘梅

李兴文

李玉香

李再泽

梁淑妍

梁毅军

刘安

刘迪麟

刘怀宇

刘丽

刘旗

刘沁莉

刘顺生

刘宇翔

柳缤

陆宏良

陆慧敏

陆颖

吕佩爱

罗海燕

罗李美

罗秋林

马乐平

马薇娜

梅德荣

牟晓红

倪惠民

倪晓慧

潘耀忠

庞文薇

裴立勤

钱莉绚

钱晓玲

钱杨

裘彤

曲辰

任淑珍

阮刚良

尚祥华

沈景云

施显松

寿月娴

帅梦妮

司徒树坚

宋健飞

宋璎

孙丹

汤春艳

汤燕

唐爱芳

陶学俭

陶卓

田兰

万正方

汪翠珍

汪洁

汪兴传

王蓓蕾

王欢

王锦云

王瑾

王军

王雪英

王艳芳

王颖频

王兆渠

韦文皓

魏春莲

魏伟华

吴建广

吴佩瑾

吴友根

夏君峰

夏丽娜

向明友

肖志兰

熊惠珍

徐玲

徐申生

许涛

严莹

杨明

杨绮馨

姚晓蒙

冶虹

叶格华

游仰之

于雪梅

曾庆茂

张大纲

张慧芳

张济华

张建欣

张兢田

张克芸

张玲君

张敏

张伟

张晓哲

张兴旺

张彦梅

张轶

张智萍

章艳

赵劲

赵其昌

赵卫东

甄瑞平

郑传庆

郑钟林

周峰

周浩明

周抗美

周莉莉

周伟成

朱彩云

朱建华

朱明

朱琦

朱英

朱震云

朱震芸

庄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