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与概况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96年6月,其前身是基础课部,下设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生化、微生物与免疫、马列(政治)、计算机(含数理)、体育、外语、语文等12个教研室,和2个实验中心,即形态学实验中心和机能学实验中心。1999年3月成立了普通课部,将原基础课部下设的马列教研室、语文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计算机(含数理)教研室划归普通课部;2000年12月撤销普通课部,并入基础课部。2007年5月学校进行机构改革,将原基础课部一分为四,组建了新的基础医学部、英语系、人文科学系、公共课部。基础医学部负责管理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药理与毒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校基础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历任系(部)主任、书记:1996.07~1998.12张莉丽同志任副主任、主任;1997.01~1998.09王新民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1998.12~2001.02徐俊奇同志任党总支书记;1998.12~至今罗秀成同志任主任;2000.12~2005.02白玉同志任副主任;2000.12~2005.02熊冬梅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2005.02~2007.05白玉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2005.09~2007.05苏兴利同志任副主任;2007.05~至今李佩生同志任党总支书记;基础医学部现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等9个教研室,2个实验中心(即形态学实验中心和机能学实验中心)。基础部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教授、副教授职称23人,讲师39人,高级实验师及实验师4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35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现有1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基础医学部承担学院各专业全日制本科、专科、成人继续教育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讲授的主干课程: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解剖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30余门。三、教学科研工作及主要成绩近年来,基础医学部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建了一批基础医学精品课程,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现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教研室荣获2010年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其中,药理学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基础医学部实验室总面积约19000平方米,拥有人体科学馆、人体解剖学、人体胚胎学和病理学大体标本陈列室、形态学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局部解剖学互动教室、多媒体生物仿真实验室及实验中心播控室等,仪器设备总值达800多万元,承担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教学工作,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2009年,基础医学部机能实验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部教师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各级科研课题有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厅级课题15项,校级课题20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8月,苟兴春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填补了学校的空白;“重点课程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胚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教改课题先后三次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护理系联合完成的“15310护理教改工程”成绩突出,2009年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及参编高等医学教育教材40余部,其中《系统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等6部护理专业教改教材均由基础部教师担任主编,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教学论文50余篇,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基础医学部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整体推进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将继续努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