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语学院建于1997年,下设阿拉伯语系、阿拉伯学研究中心、阿拉伯信息资料部、朝鲜语系、朝鲜—韩国问题研究所、波斯语专业、伊朗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泰国语专业、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希伯来语专业、以色列研究中心、越南语专业、土耳其语专业和印地语专业。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设有硕士点(1987年)、博士点(1998年)和博士后流动站。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朝鲜语、波斯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来语、越南语和印地语专业也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08年阿拉伯语专业与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院教师35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19名,助教2名。在学院的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建院以来教师的核心期刊论文、专著、译著、教材等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数量、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政治、语言学、宗教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朝鲜半岛语言文化、波斯文化、犹太学、东南亚文化等领域内的科研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每年学院还结集出版《阿拉伯学研究》和《东方学术论坛》两本论文集。学院设有独立的信息资料室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援助的费萨尔图书馆,总计拥有阿拉伯语、朝鲜语、波斯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姆哈拉语等语种书籍约3万册图书及近200G的电子图书。此外还有40种外文报刊、30种中文期刊。学院设有9间多媒体教室。学院十分重视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上佳条件,为师生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和团结进取的学院文化。学院每年延请国内外政学名流,迄今已组织了五十八场“东方大讲堂”的讲座。与我院各专业相关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和各国学人、作家、艺术家也经常来本院访问、演讲并与学生互动交流。本院的阿拉伯语专业还参加上外的多语种国际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向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输送高级新闻从业者。阿语专业的新生进校经过一段学习后,从有意参加本计划的学生中选拔,辅修两年新闻学(一半为全英文授课),修业合格者获第二专业辅修证书。学院为各专业学生创造赴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机会。每年根据国家下达的名额公派几十名学生赴阿拉伯国家、朝鲜、韩国、伊朗、泰国、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越南、土耳其和印度等国留学。学院力推7+1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即学生在上外学习的8个学期中,有7个学期在上外学习,1个学期在对象国大学深造。与本院有校际合作关系的学校有:埃及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阿联酋阿吉曼大学、阿联酋大学、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培才大学、圆光大学、全南大学、岭南大学、伊朗夏希德贝赫什提大学、霍梅尼国际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曼谷大学、印尼帕查查兰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巴尔依兰大学、海法大学、土耳其花园城市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等。本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持续完善“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特色育人体系,学生活动多姿多彩。“语言技能周”是本院学生活动当中的品牌项目,针对不同小语种的特点,组织若干场大型的语言技能应用比赛,并邀请该语言领域里的资深老师担任评委,一批表现优异的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该项目获得了我校“校园文化优秀项目奖”。本院还有一支十分活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凭借着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满腔的公益服务热情,先后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性赛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同时,不断打造了一系列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湖北宜昌暑期社会实践、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等。这些项目先后获得了“暑期大学生优秀实践项目”、“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并获得了上海慈善总会的立项资助。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