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由近代力学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组成。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硕士点13个;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2个;学院还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学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确立了工程科学系科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认可和欢迎,他们中有一些成长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目前共有6名毕业生当选为两院院士。与此同时,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3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学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5余项(包括重点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973等高科技项目40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的焦面光纤定位部分)1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330余项。在自身教学科研队伍迅速成长的同时,学院非常重视从国内外吸收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授38名,副教授54名,其中两院院士4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者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2名。学院的使命是致力于工程科学新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及产业领袖。学院的目标是使学院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发明的先进技术被产业广泛应用,培养的专门人才得到社会广泛欢迎,创建世界一流工学院。学院的发展战略是依托科大综合学科优势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需求,聚焦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学科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MichelQuintard

RichardGMorgan

阿布理提

安毅亭

白春礼

白以龙

常杰

陈笃

陈海波

陈海翔

陈岭丽

陈为农

陈学东

陈义良

陈勇

陈则韶

谌潜

程曙霞

程文龙

程晓舫

禇家如

褚家如

崔尓杰

崔尔杰

邓伟平

邓效恩

邓志华

董桂荣

杜华生

樊菁

樊栓狮

范明聪

范维澄

方俊

冯志华

冯自平

干方建

高大勇

高进

葛田

龚兴龙

顾海澄

顾淑贤

郭长铭

郭开华

韩肇元

何立群

何陵辉

何世平

贺缨

胡汉平

胡红专

胡隆华

胡芃

胡时胜

胡小方

胡秀章

花禄森

黄海涛

黄文浩

黄中伟

霍然

季杰

江奇涓

姜宗林

孔凡让

孔祥言

李川奇

李家文

李静

李为民

李晓峰

李依依

李永池

李永新

李宗芬

廖光煊

林栋梁

林其钊

刘爱华

刘标明

刘炳海

刘仓理

刘合

刘建国

刘明侯

刘维来

刘孝敏

刘永斌

刘允萍

刘志刚

龙潜

卢秉恒

卢德唐

陆守香

陆夕云

吕盘明

骆念武

梅涛

彭良明

亓四华

乔廷利

秦俊

任传胜

尚国蓉

邵鹏飞

沈辉

沈连婠

沈兆武

施剑林

宋澜

宋磊

孙德军

孙金华

孙昭晨

谭华

唐志平

田杨超

童秉纲

童静

万玉田

汪洋

汪玉

王昌建

王德润

王桂娟

王浩波

王建华

王建平

王进军

王克逸

王奎

王立鼎

王琪民

王青松

王秋平

王瑞芳

王硕桂

王谓季

王喜世

王翔

王晓宏

王肖钧

王秀喜

王艳萍

王跃林

王志亮

文鹤鸣

文莉

邬玉亭

吴长春

吴创之

吴峰

吴恒安

吴清松

吴月华

伍小平

夏维东

夏源明

相里斌

邢晓正

徐朝银

徐进良

徐立功

徐胜利

徐献芝

续伯钦

杨基明

杨杰

杨圣

杨振

姚久成

叶宏

叶桃红

尹协远

尹协振

俞巧云

虞吉林

翟超

张寒虹

张和平

张竞敏

张培强

张青川

张瑞芳

赵黛青

赵刚

赵钢

赵建华

郑津津

周凯元

周绍祥

周听清

周增祥

朱东杰

朱锡锋

朱祚金

竺长安

庄礼贤

宗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