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前身为1958年的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1962-1978年期间停办。1979年地理系恢复招生,1993年增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1994年更名为环境资源科学系,1996年增设城市规划专业,1999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03年7月学校在对原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有关专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成立地理与环境学院。学院现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地理学被评为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江西省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5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9名,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博士24人,博士生1人。学院设有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天文观测实验室和地理标本陈列室、气象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室,另外还在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都昌县等地建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基地。装备有ArcGIS、MapGIS及ERDAS等国内外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一批先进的环境分析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原值总计超过600多万元,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近2万册,中外文期刊近百种,可充分满足研究和教学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第二课堂。成立于1996年“蓝天”环保社团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特色学生社团,社团紧扣绿色环保宣传为主线,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调研和科普宣教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05年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建系(院)以来,先后为省内外各级学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4000余人,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学院不仅是江西省地理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全省地理科学研究中心。由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领导的江西省国土开发整治研究所以及江西省地理学会、江西省遥感应用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环境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西地理研究所等多个学术团体挂靠学院。多年以来,学院在区域与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评价与规划、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和鄱阳湖研究等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近五年来,学院承担的各类项目100余项,经费为3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0余项,经费1500万元,省部级项目30余项,经费500万元,横向项目40项,经费1000余万元。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建模和集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环境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江西庭院生态经济研究与推广”、“江西京九沿线城市化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农用地分等”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获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级课题评审一等奖,“鄱阳湖区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空间模拟”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先后出版了《鄱阳湖研究》、《WetlandandWaterResourceModelingandAssessment:AWatershedPerspective》、《鄱阳湖地区的综合开发与治理》、《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及防灾对策》和《江西地理》、《江西省自然地理志》、《江西人口》、《江西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与地理教育》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在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AppliedEarthObservationandGeoinformatics、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ActaTropica、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InternationalofAppliedEarthObservationandGeoinformatics》、《中国科学(D辑)》(中英文版)、《科学通报》(中英文版)、《地理学报》(中英文版)、《遥感学报》、《经济地理》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近4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60余篇。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依托学院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设有鄱阳湖湖泊生态环境、湿地生态与环境健康、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发展、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等研究方向。学院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以鄱阳湖流域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开展资源利用、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国土整治、人口与城市化、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决策支持服务为重点,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逐步形成鄱阳湖流域健康与生态安全、空间信息分析处理与系统应用、城乡人口与区域发展等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使之成为鄱阳湖研究的重要基地。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