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通信工程
层次 本科
国家特色专业
专业类型 工学
专业类别 电子信息类
年限 四年

中国传媒大学的工科教育是从1954年创建的技术人员训练班开始的。1958年办了大专,1959年开始了本科教育。1981年,为了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原来的无线电系,拆分成了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微波工程系、广播技术研究所和工程技术基础部5个系级单位。1995年3月3日,学校决定在工科各系的基础上,成立信息工程学院。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个二级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在“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原来只在“大学”下设学院)。1997年,录音工程系从信息工程学院分出,成立独立的二级学院??录音艺术学院。2001年动画技术专业分出,成立动画学院。2002年,计算机系独立成为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工程基础部独立成为理学院。
  目前,信息工程学院下属7个系级单位:通信工程系,电视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科学艺术系,自动化系,专业基础部和专业实验中心。
  多年来,通过积极引进人才,大力支持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狠下工夫,使我校理工科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学校领导和国家广电总局教育专项补助金的支持下,新建和改建了有线电视实验室、微波测量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波暗室、微波传输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纤传输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发送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使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以后,我们从扩大办学规模、拓展交叉学科、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狠抓了本科教学。1981年分系之前,整个工科只有广播电视发送、电视播控、微波3个专业,327名本科生。1995年,有电子工程、广播电视工程、微波工程和录音工程4个专业, 581名本科生和35名大专生。工学院成立以后,我们积极拓展思路,创办新的专业,特别在技术与艺术的交叉融合上下功夫,培养复合式人才。先后创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技术、艺术设计(后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自动化等新专业;对原来的传统专业也进行了改造,增设了许多体现数字化、网络化的新专业方向。2004年,仅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就有1500人,加上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理学院等兄弟院系,学生数就更多了。
  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从1981年开始的。当年,整个工科只有3名硕士研究生。到1995年信息工程学院成立时,共有2个硕士点35名硕士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现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点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硕士点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1个工程硕士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和博士生近200人。
  我们的毕业生担任了广电总局科技司、广科院、设计院的领导和中央3台的总工程师,以及许多省市广播电视厅局的技术领导,更多的人成为各项各业的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我们从国内外引进了一些博士和博士后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了几个科研特区,给与特殊政策支持,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浮动载波调幅技术、FMX系统、FMHDS数据广播传输电子站牌、高速数据广播应用系统、FM多节目广播、DS调频多功能数据广播编解码器、电磁散射,微波超光速问题,微波器件与设备的设计与制作、有线电视双向传输与综合业务系统、有线电视加解扰技术、有线电视管理系统、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质量主观评价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1个项目获国家发明奖,几十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高校科研奖,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信息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科技含量特别是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每一种新技术或新器件的问世和应用都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因此,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早在1952年9月,党中央规定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任务时,就明确把“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当作四大任务之一。按照中央指示, “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4年3月在京郊12号发射台内成立,于3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首批招收学员140余人,训练班先后共办了6期,共招收学员922人。她标志着我国广电系统自已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开端,也是广播电视工科教育的起源。当时教职工队伍只有10多人,后来发展到30多人。
  1958年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广播技术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当年招收300多名无线电技术类专业大专水平学生,标志着广电系统自已创办高等学历教育的开端。195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扩建为中国传媒大学。
  1960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326名无线电技术专业大专毕业生。1964年和1965年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两届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
  “文化革命”中广播学院被停办。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被迫中断。
  1972年夏开始,先后办了两期“广播电视发送技术人员训练班”。
  1974年11月开始招收了三届无线电系普通班大学生(即“工农兵学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学院着手筹划培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广播学院的高等教育又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无线电系从1978年开始招生。
  1979年学院成立研究生科,1980年后扩大研究生教育,先后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讯与电子系统专业招收硕士生。1981年开始受教育部委托,代招工科出国预备研究生。1982年实行硕士、学士学位制度。广播学院的大学教育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到七十年代末,无线电系已建成广播学院实力最强的三大主力系之一:有学生327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8%),教职工150多人。
  1980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1981年,由原来的无线电系扩展和增设为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微波工程系、广播技术研究所、工程基础部等5个教学、科研单位。后来又相继组建了录音系、电路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
  1995年3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建院41周年纪念日),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个二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工学院(1998年改为信息工程学院)正式成立。由当时的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广播电视传输系(原微波工程系)、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录音系、工程基础部、电路实验中心等7个系处单位,和星光电子设备厂、东单电视服务部两个产业单位组成。后来,电路实验中心与无线电工程系、电视工程系的两个基础教研室合并为专业基础部,又相继成立了专业实验中心、科学艺术系、计算机系和自动化系等。1997年,录音系独立为录音艺术学院,2001年动画技术专业独立为动画学院。2002年计算机系独立为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工程基础部独立为理学院。
  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包括通信工程系、电视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科学艺术系、自动化系、专业基础部、专业实验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和8个研究所。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电子学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硕士点。

数字经济

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

法学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西班牙语

日语

尼泊尔语

德语

俄语

孟加拉语

斯瓦希里语

法语

葡萄牙语

英语

泰米尔语

翻译

新闻学

传播学

广告学

广播电视学

网络与新媒体

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方向)

人工智能

自动化(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传媒大数据方向)

物联网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媒体技术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文化产业管理

公共关系学

行政管理(智慧城市治理方向)

艺术管理

音乐学(音乐传播方向)(音乐编辑方向)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方向)

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方向)

戏剧影视导演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录音艺术

戏剧影视文学

表演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摄影

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

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摄影与摄像艺术

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