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6-06 11:38

学校领导

兰州大学历任和现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学校名称

领导姓名

在职时间

兰州大学

刘海声

1957---1960

江隆基

1960---1966

  

1979---1984

聂大江

1984---1985

刘众语

1985---1992

王松山

1992---1993

苏致兴

1993---2000

陈德文

2001---2008





 




 




 

王寒松

2008---

 


 

*历任校长(院长)

学校名称

领导姓名

在职时间

甘肃法政学堂

 

1909---1913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蔡大愚

1913---1917

  

1918.1--1918.2

施国祯

1918.3--1923.1

  

1923.1--1923.3

赵元贞

1923.3--1923.7

施国祯

1923.7--1926.2

沙明远

1926.2--1927.3

杨集瀛

1927.3--1928.2

兰州中山大学

马鹤天

1928.2--1928.11

李世军

1928.11--1929.3

骆力学

1929.4---1929.5

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甘肃学院

邓春膏

1929.5---1936.5

甘肃学院

田炯锦

1936.5---1937.4

朱铭心

1937.4---1938.2

王自治

1938.2---1941.1

  

1941.1---1946.7

国立兰州大学

辛树帜

1946.8---1949.8

兰州大学校务委员会

辛安亭

1949.9---1951.3

兰州大学

  

1951.3---1953.3

林迪生

1953.3---1959.1

江隆基

1959.1---1966.6

  

1979.1---1982.3

聂大江

1982.3---1984.4

徐躬耦

1984.4---1985.3

胡之德

1985.3---1993.3

李发伸

1993.3---2006.6

周绪红

2006.6---2013.6

 


 



兰州大学现任党政领导






党委书记
王寒松




校长
王乘





党委副书记
李正元 钟福国




 





 





纪委书记
李正元




副校长
景涛 何晓东 安黎哲 陈发虎 徐生诚 潘保田 高新才





党委常委
王寒松 王乘 李正元 钟福国 景涛 何晓东 安黎哲 陈发虎 徐生诚 潘保田 高新才


 

学校简介

【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18,912人,研究生10,425人。在职教职工4,285人,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27人、副教授等副高职883人,博士生导师449人,两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校现有91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2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000余部,2012年当年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较高的大学之一。近年来,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4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6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及对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2009年至2013年),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近2,500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1,7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

 

【发展定位和目标】

  学校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增强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队”意识,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把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国际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进入质量提高、创新主导、结构优化、总体协调的新阶段,使学校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高层次人才汇聚中更加重要的人才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更新至2014年4月18日)


周边环境

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


通讯地址

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联系电话

0931-89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