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9-06-21 16:49

学校领导

邓卫,男,汉族,1966年3月生,1986年4月入党,四川省宜宾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1989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

1984年9月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89年8月本科毕业留校工作,任建筑学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院团委书记。

1991年9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3月毕业留校工作,任建筑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2002年至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住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3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2006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2008年7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2010年12月成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担任书记)。

2009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2017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2018年6月任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的经济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住房问题与住房政策等,国家一级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论著《城市经济学》、《住宅经济学》、《建筑工程经济》、年度《城市住宅发展报告》等。


段献忠,男,1966年10月生,1992年7月入党,湖南省冷水江市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3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湖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湖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起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9月起免试直攻博士学位,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5月起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1998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加拿大Manitoba University访问教授。1996年12月任能源学院电力工程系主任,1998年3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2001年2月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06年4月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2008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2011年5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2016年1月起任湖南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兼任国务院电气工程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90篇次。先后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持开发完成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RelayCAC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21家大型电网公司得到应用。作为指挥长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学校简介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6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45人,含教授和副教授1428人,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千人计划”学者51人、“万人计划”学者20人(含教学名师3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

学校获批建设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两山一湖”创新创业基地,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产学研基地,包括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

 学校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并建有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分别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设立孔子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56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校拥有藏书728.87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27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结合移动技术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更新时间:2019年1月)

   


周边环境

湖南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全开放式的高校,“校区、景区、城区、社区”四区叠加,校园周边环境复杂、风险隐患多、管理难度大。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扎紧“三道防线”,筑牢安全保卫屏障。一是建立专防与群防、步巡与车巡、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人防体系,按照师生总数的6‰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实现校区全天候巡逻执勤;组建24小时值班的特勤中队,负责重点部位巡查和应急出警;组织400余名离退休人员及学生成立志愿者安全联防队,实现校园安全的群防群治。二是打造分区管理的物防体系,分片设置执勤岗亭与交通卡口,在所有公共楼栋安装门禁系统,严格校外车辆及人员管理,实现开放式校园的分区封闭管理。三是建设智能高效的技防体系,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集报警求助、指挥调度、道闸管理等于一体的监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和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覆盖全校,并与教育部应急指挥中心、长沙市天网工程实时联网对接;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成立教育舆情研究中心,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牢牢守好网络安全。

    做实“三个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一是坚持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召开研判会,专题研究维稳形势,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每年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00余次,实现“日抽查、周排查、月普查、季度领导带队查”;严格执行“单位自主化解,部门对口化解,学校协调化解”三级化解机制,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逐项交办落实,切实做到防微杜渐。二是加强重点管控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值班看护,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控;针对重点时段,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领导24小时带班备勤制和信息零报告制度,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三是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应急中队,在重点部位建立防暴反恐装备室,所有楼栋、岗亭配齐防暴器械,有效增强校园应急处突能力;细化突发事件、反恐防暴、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工作预案,完善应急事件的响应、组织、协调和处置机制。

    创新“三种模式”,推进安全环境联治。一是开展校区治安联合管控,商请公安部门在校设立警务室,派驻民警共同开展治安宣传防范、民事纠纷调解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协调公安力量常驻学校东方红广场值守备勤,强化敏感性地标区域巡逻防控。二是开展周边环境联合治理,与地方政法、公安、城管、综治部门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学校周边环境秩序问题,共同开展流动摊贩、共享单车、违章搭建等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将校园环境提质改造纳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整体规划,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开展校区交通联合执勤,与交警部门组建交管中队,在校园主干道及核心点位联合执勤,优化交通路线,打通校内交通“微循环”,推进主干道单行,有效改善校园交通状况,缓解岳麓山景区客流对学校造成的交通压力。

    学校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十年获评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单位。今后,学校将继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平安校园建设新局面,为保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 邮编:410082

联系电话

0731-88823560,88823067,8882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