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软件学院2002年成立,本科有软件工程1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育技术学和软件工程3个专业。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1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2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聘用27位兼职专家。二、人才培养学院成立以来,明确了培养能力型软件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贯彻产、学、研一体化,以项目拉动方式培养能力型软件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依据能力设置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实现能力转化的基本办学思路。开展了专业必修、兴趣科研、专业大赛、模拟创业、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的能力培养拉动项目。专业必修项目,根据课程体系的需要,统一设计项目,分学期实施,每个年级专业课统一布置项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项目将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能力。兴趣科研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实际能力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研究,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学院每年都为学生设立多级别、多层次的研发项目,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内本科生科研立项、校外科研项目等科研活动。近几年,有7个项目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获校内本科生科研立项73项、校外委托开发项目43项。专业大赛项目,让学生通过多种类型、多层次的专业比赛,提高自己研究、开发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学院每年定期组织全员参加的理想杯程序设计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IMAGINECUP)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竞赛,先后获奖38人次。模拟创业项目,帮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模拟建立公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得到独立创业方面的训练。学院与理想公司联合建立了大学生模拟创业园,为学生搭建了模拟创业环境。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得到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化、实施与服务、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三、科学研究1.研究领域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涵盖软件工程、软件与理论、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主要研究集中在软件体系结构与构件技术、数据库、知识工程、模式识别、虚拟仿真、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面。2.研究平台与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理想公司联合建立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交流研讨平台、吉林省教育软件重点实验室、教育软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信息化实验区等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与科研服务平台。3.研究方向知识工程与自适应性学习:主要研究自适应性学习的关键支撑技术,包括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语义网、Web挖掘等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等。承担了18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50多篇被SCI、EI收录。转化研究成果20余项,形成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等20多个品种的教育软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虚拟仿真软件:主要研究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的关键支撑技术与方法,包括计算机动画、人工生命、虚拟现实等理论与方法。承担了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30余篇被EI收录,转化研究成果11项,形成了中学理化生等学科虚拟实验室软件等13项教育软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软件体系结构与教育软件工程:主要研究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线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面向教育领域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等。承担了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余篇被EI收录;转化研究成果7项,形成了网络教育中间件、无编码学科教学动画生成平台等11项教育软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无线移动网络与移动学习:主要研究无线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资源调度、普式服务等理论与方法,以及基于无线移动网络的移动学习关键支撑技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2篇被EI收录,转化成果3项,形成了面向教育领域的家校互动教学平台等3项软件产品,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数字化资源: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数字化学习支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对基础教育学科本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本体研究基础上,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学科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明确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上应用的方向;提出了从学科入手开展整合为主线,从信息技术入手开展整合为辅线的整合点解决途径与方法。承担了8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60余篇被SCI、EI、CSSCI收录。研发了中小学各学科数字化学习支撑资源,获得了17项软件著作权。四、社会服务与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理想公司联合:研发了中小学校、职业学院(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所需要的学科(专业)教学office、虚拟实验室、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网络互动教学及教研、管理与信息发布等方面的690多个品种软件产品,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3700多所学校。连续7年举办了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及现代教育发展论坛,有效引领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面向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围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新课程实施、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及教育软件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累计培训人数12余万人次,并为30多个县市区教育局建设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邮编130117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