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经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而成,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博士生导师63名、教授67名。在籍本科生9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学院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和极其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量15余万册,在全国化学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化学楼和实验楼为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院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其中四个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正在积极参与“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和分离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学院是全国最早批准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单位和国家最早设立的“基础学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有4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70余项。在2002年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首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的化学学科名列全国第二。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注重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成功主办了一系列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每年均有多人次应邀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新的世纪,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开拓创新,朝着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白俊峰

白志平

包信和

毕树平

曹登科

陈洪渊

陈慧兰

陈军

陈立宇

陈庆民

陈淑英

陈葳

陈学太

陈瑶

陈懿

陈兆旭

陈中俊

谌东中

成会明

成义祥

程熔时

程镕时

程时

淳远

丁孟辛

丁维平

董林

杜红宾

杜学忠

段春迎

范以宁

方江邻

冯维波

傅玉川

高鸿

高云龙

葛欣

耿皎

龚旗煌

苟少华

顾全荣

郭琳

郭荣

郭学锋

郭子建

韩巧凤

杭庆伟

郝红

何卫江

洪建明

侯文华

胡柏星

胡宏纹

胡文兵

胡征

黄伟

黄正国

黄志真

霍开富

纪勇

季伟捷

贾叙东

江元生

姜立萍

蒋锡群

蒋玉萍

鞠熀先

鞠先

雷建平

黎书华

李百秦

李磊

李琳

李杏兰

李亚栋

李一志

练鸿振

梁映秋

刘春根

刘德军

刘芳

刘军

刘永江

刘震

卢昌盛

芦昌盛

陆国元

陆轻铱

陆云

吕宝源

罗布

马晶

梅毓华

孟庆金

缪强

潘毅

彭路明

皮宗新

秦玉

邱金恒

芮必胜

沈俭一

沈健

沈群东

沈珍

史红旗

宋友

孙为银

陶烨

陶友荣

万惠霖

汪蓉

王春燕

王凤彬

王继扬

王杰

王乐勇

王少仲

王天维

王喜章

王英

王毓娟

王昭群

王志斌

王志林

吴琳

吴美芳

吴强

吴琴嫒

吴琴媛

吴三械

吴石山

吴兴才

吴有庭

武伟

夏兴华

肖守军

谢代前

谢鸿峰

忻新泉

熊仁根

徐建华

徐静娟

徐培珍

徐正

许波连

许丹科

许宁生

许兴友

薛德平

薛岗林

薛奇

颜其洁

燕红

杨昌正

杨琥

杨勇

杨贞

姚天明

姚天扬

殷平

尹桂

游效曾

于俊生

余晓东

余晓冬

俞爱民

郁清

张爱民

张博达

张聪杰

张墩明

张骥

张剑荣

张健强

张秋红

张增辉

张志炳

张志洁

章福平

章启明

章文伟

赵斌

赵东元

赵健伟

赵静

郑和根

郑丽敏

郑佑轩

支志明

周爱东

周东山

周政

朱成建

朱红威

朱建华

朱进

朱俊杰

朱龙根

左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