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源于1952年建校时成立的“机械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具有“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传统。目前设有七个系、五个研究所、四个中心(其中二个为省部级),覆盖了机械、热能、管理和艺术等学科领域,获得了一批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标志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学院目前拥有一支以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包括38位教授、51位副教授等在内的近200人的师资队伍。其中,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5名、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1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6名。学院目前设有6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专业和11个博士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近几年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近年来,学生在“CCTV机器人大赛”、“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全国性的科技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近年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十五”重大装备攻关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项目,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二十余项,发明专利三十余项。通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和“十五”的“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国家和学校的专项建设,建成了“大型工业机械仿真、监测与控制实验室”等近40个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建成了以实践与创新为主要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爱晖

安月明

白凤春

白建军

毕寒冰

边新孝

卞致瑞

曹惠平

曹建国

曹彤

常相和

陈兵

陈工

陈键

陈先霖

陈新华

陈元文

程国全

程伟

程相利

程宜平

崔兴山

狄春良

丁双月

丁万顺

丁文英

董焕波

董绍华

窦忠强

樊百林

范普成

范小芳

范云

冯爱兰

冯俊小

冯妍卉

高婷

巩宪锋

管华

郭美荣

郭艳琳

韩建友

韩天

何安瑞

和丽

贺可太

洪华

洪亮

候春梅

胡正寰

黄兰银

黄磊

黄明吉

黄书江

黄效国

贾志新

姜南

姜泽毅

焦让

景志红

蓝蕊

乐恺

李淳

李烽

李红霞

李辉珍

李疆

李苏剑

李威

李晓武

李亦芒

李应强

李志鹏

林林

刘柏谦

刘北英

刘长水

刘和平

刘鸿飞

刘建平

刘江

刘杰

刘金辉

刘晋平

刘京

刘平

刘瑞华

刘双科

刘文海

刘向军

刘训良

刘应书

刘颖

楼国锋

卢梅

吕卫阳

吕震光

吕志民

马莉

马祥华

米万良

潘广文

彭虹

秦勤

邱丽芳

曲开宏

任瑛

申默根

史铁军

史小路

束学道

宋明宇

苏福永

苏兰海

苏庆泉

苏艳萍

孙瑞华

孙淑凤

孙志辉

覃京燕

唐英

唐勇

陶晋

腾向阳

滕向阳

童莉葛

万静

王宝雨

王斌

王长松

王呈祥

王凤庄

王国华

王恒

王建宏

王建武

王俊通

王立

王立刚

王丽红

王设君

王社君

王万瑜

王小龙

王小群

王晓东

王新立

王燕燕

王再英

王转

魏东

温薇

温治

翁海珊

吴迪平

吴秀丽

郗安民

奚艳玲

夏德宏

肖望强

肖潇

谢振宁

邢凤霞

徐金梧

徐科

徐立业

许纪倩

许倩

闫晓强

阳建宏

杨翠苹

杨德斌

杨光辉

杨桂泉

杨海波

杨皓

杨竞

杨丽辉

杨荃

杨淑清

衣红钢

殷晓静

尹长治

尹常治

尹忠俊

于晓红

臧勇

张红旗

张建宇

张杰

张康生

张黎军

张清东

张庆华

张晓丽

张欣欣

赵立合

赵宁

朱超甫

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