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上述9个单位,皆与历史系有着渊源关系,脱胎于历史系。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20世纪20年代初期,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历史研究法》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蒋廷黻博士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蒋廷黻博士在南开工作了6年,是历史系的奠基人。1924年,哈佛大学硕士刘崇鋐先生任历史系教授。1930年,美国伊里诺大学硕士蔡维藩先生也来南开历史系任教授。他们的相继加盟,充实了师资,历史系的教学和研究获得了发展。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年9月,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翌年4月,又徙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历史系遂并入"西南联大"历史系。联大历史系荟萃了三校著名的历史学家,如雷海宗、刘崇鋐、蔡维藩、姚从吾、郑天挺、向达、陈寅恪、钱穆、吴晗等。他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杨志玖、王玉哲、杨翼骧、丁则良、阎文儒、丁名楠、李希泌等。这些后起之秀中的一些人,后来在南开历史系工作,为历史系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重返天津。历史系立即重新组建教师队伍,杨志玖、黎国彬、杨生茂、王玉哲等先生接踵而至,在历史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系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初,吴廷璆、谢国桢、辜燮高、来新夏、魏宏运等先生先后来系工作,进一步壮大了师资力量。1952年教育部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不久,原北大历史系教师杨翼骧、武汉大学吴廷璆等先生也加盟南开历史系,从而奠定了南开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50年代中叶,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3个教研室外,还建立了明清史研究室。60年代上半叶,又相继建立了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历史系逐渐发展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布局合理、学术特色明显的史学重镇。"文革"10年浩劫,历史系的教学与科研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系焕发了勃勃生机。建制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史、世界史、博物馆学3个专业,成立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博物馆学6个教研室,并设有图书资料室、文物室、计算机房。1979年,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历史系教授吴廷璆担任所长。1983年,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诞生,历史系教授杨翼骧任所长,古籍所的科研人员,半数毕业于历史系。1981年和1986年,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史4个二级学科,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3个二级学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历史系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1996年,历史学科被国家教委确定为"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的单位。1998年12月,历史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翌年元月,又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6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85工程”哲学社科创新基地“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相继建立。2007年8月,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按教育部规定,历史学一级学科分成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本院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教育部认定。在2005年和2008年由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活动中,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中国史、世界史人员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队伍,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雷海宗、吴廷璆、王玉哲、杨志玖、杨生茂、杨翼骧、黎国彬、来新夏、魏宏运、刘泽华、冯尔康、范曾、俞辛焞、王敦书、陈振江、张友伦等,为历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已调离的知名学者朱凤瀚、张国刚、李剑鸣、王晓德等教授,曾为学科发展贡献颇多。全院现在岗教师和科研人员共有8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1人,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39人(其中9人兼职),具有博士学位者67人。在这一群体中,有著名明史专家南炳文教授、蒙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李喜所教授,拜占廷史专家陈志强教授,日本史专家杨栋梁教授,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王先明、赵伯雄、杜家骥、常建华、乔治忠、韩铁、马世力、许檀、李卓、哈全安、赵学功、江沛、王利华、刘毅等教授。他们为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成绩。目前,历史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下3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所属的二级学科,均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教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较高。2011年,李治安教授获全国第六届高校教学名师奖。哈全安教授主持的“世界上古中古史”,李治安教授、王晓欣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后期史”两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孙立群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前期史”和侯杰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被确定为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学院还设有校级精品课若干门。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70余名,本科生80余名,并招收若干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历史学院的教职工,正弘扬着“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优良传统,努力拚搏,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敖堃

白新良

曹龙兴

陈畅

陈华玉

陈洁

陈武谋

陈曦丹

陈小燕

陈絜

陈只信

程丽生

程平山

崔岩

党超

邓丽兰

丁见民

丁梅珍

董飞

董国辉

窦弘斌

杜兰

杜巧婷

段磊

范国军

冯帆

冯魏

付成双

高艳林

龚娟娟

顾晓茜

关莉

郭长虹

郭晋喜

郭凌燕

郭明

郭伟

郭文霆

郭小宇

韩娜

韩琦

韩玉馥

何嘉莹

何全

何孝荣

洪国起

侯灵童

侯咏梅

胡宝华

胡笛

胡鹏

黄春雨

纪晓丹

贾洪波

贾晓松

贾艳

姜胜利

聚国

柯桂瑜

兰浩

蓝海

李奥林

李蓓

李冬君

李凡

李红伟

李嘉怡

李明玉

李倩倩

李少兵

李少龙

李宪堂

李小林

李学爱

李耀阳

李永胜

李卓

刘净贤

刘坤

刘敏

刘乃珺

刘思南

刘涛

刘晓琴

刘旸

刘毅

刘煜

柳璐

龙荻

吕厚量

吕卉子

罗成

罗晶

罗宣

毛立坤

门连凤

米镇波

穆文君

潘斌

潘芳

庞乃明

祁建民

乔克

邵大路

石文嘉

宋开东

宋宇鹏

孙立群

谭娟

陶英琪

铁莹

王斌

王春

王昊

王金连

王军

王黎

王力平

王利华

王秋香

王薇

王薇(历史)

王晓鹏

王晓欣

王燕

王以欣

王禹

王子初

王梓元

韦佳佳

魏喆

吴国伟

吴焕姣

吴莹

吴振清

夏俊霞

夏炎

肖军

肖晓琼

肖玉秋

谢东

邢慕新

徐鹏

徐世博

徐思伟

薛磊

闫爱民

闫晓茜

严少华

岩金兵

阎爱民

杨博雅

杨春霞

杨东明

杨栋梁

杨剑林

杨令侠

杨姗

杨晓笛

杨永明

叶民

于冬梅

于娜

于强

于瑶

余书恒

余新忠

宇信潇

元青

袁胜文

张博

张传勇

张分田

张国刚

张惠斌

张聚国

张梅

张希明

张筱茜

张媛媛

张卓

张宗鹤

張聚国

赵欢

赵晶

赵莉

赵天娇

赵学功

赵永纪

赵云翔

郑佳

郑玮

钟昕

周白云

周德喜

周华

朱凤瀚

朱洪斌

朱会玲

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