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外语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建校之初,学校曾先后采用俄语和日语作为授课语言。1952年俄语教研室正式成立,承担全校的俄语教学工作,下设的英语教研组,承担全校的英语教学工作。60年代至70年代,日语、德语和法语教研组先后成立。1982年,学校批准成立哈工大外语部。1986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俄语)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外语部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1996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2005年,外语系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2010年,学院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授予权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三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七个教学单位,并设有跨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所、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和哈工大英语教育研究中心。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翻译专业四个硕士点,在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英语文学、俄罗斯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创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院在英语、俄语和日语各学科中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1人,其中教师17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8人;教授29人,副教授8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硕士生导师36人。学院坚持把“培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毕业生具备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独立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敖丽峰

暴丽颖

毕春玲

卞红

常梅

常青

常巍

陈炳义

陈莉颖

陈楠

陈卓

陈卓1

成城

程杰

丛丹阳

丛蕊

崔丹

崔洪国

崔宁

大学英语

单畅

邓晓玲

丁宝昌

董艳焱

杜国英

方丽

费茜

费振农

冯佩成

冯映宏

付利

付庆玲

傅立

傅利

高淑珍

高占玉

葛惠

葛乃晟

耿铁珍

顾晓乐

关晓红

郭荔绢

郭侣瑜

郭永刚

韩光

韩巍

韩晓惠

韩晓蕙

何淼波

何淑梅

贺朴实

侯小玉

侯晓玉

胡杰

黄白玉

黄芙蓉

黄维亚

贾雪莱

贾雪睿

贾玉新

姜洁

姜群

蒋立珠

焦志明

金巍

金晓玲

金艳玲

景丽萍

阚欣

孔英

雷秀云

李爱阳

李兵

李长琨

李斐

李慧杰

李洁红

李金玲

李晶华

李兢业

李景艳

李静菲

李来发

李莉

李曼丽

李明君

李穆

李蕊

李双燕

李薇

李文戈

李小红

李晓石

李秀琴

李雪

李英贤

李玉娟

林久春

林丽

刘爱华

刘长远

刘国萍

刘建理

刘景新

刘克东

刘莉

刘丽达

刘玲

刘文瑛

刘晓丹

刘晓辉

刘秀杰

刘莹

刘玉茹

卢玲

卢世伟

栾岩

罗帼瑞

罗振华

马菊红

马骏

马林

蒙雪梅

孟凡军

孟琳

孟勐

潘丽

彭振川

浦晓美

齐秀坤

齐秀珍

乔梦铎

秦明利

秦怡

邱颖

任杰

任莉

任丽

任铭静

史冰岩

史兴松

宋彩霞

宋飞焱

宋宏英

宋莉

宋敏

苏娟

隋梅

隋晓荻

孙本清

孙红烨

孙慧

孙盛萍

孙爽

孙素英

孙维晶

滕佳杰

田强

童丹

王斌宏

王桂芝

王翰邦

王华敏

王化玲

王晶

王景惠

王久愉

王利众

王倩玉

王少荣

王朓

王祥玉

王雪松

王彦波

王艳薇

温莉莉

邢伟华

杨春艳

杨帆

杨皓

杨丽梅

杨丽娜

杨荫

杨宇慧

杨子忠

姚成贺

于睿

于云玲

詹晶辉

张立波

张旭晶

张学君

张扬

赵红珊

赵龙武

郑淑明

周桂兰

周华

周之南

朱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