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历史悠久,是国内高校交通学院(系)中综合实力处于前列的学院之一,是国内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重要研究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现设有八个系(所)及一个研究中心及三个产业机构,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一个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覆盖六个二级学科博士和九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七个本科专业。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五十至八十年代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道路教研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 

1995年,东南大学为适应当时国家对交通建设人才急切需求的大好形势及加强交通运输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原运输工程研究所、交通运输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交通学院。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与(铁道部)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交通部)原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国土资源部)原南京地质学校合并,成立新东南大学。其中,原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及原南京地质学校的部分学科、专业并入交通学院,组建成立新交通学院。 

2022年11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揭牌成立。 


学科设置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包含6大学科方向、7个系、38个科研团队(中心),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核心,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以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岩土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学科为支撑,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地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学科为生长点的学科布局。以“系+科研团队(中心)”为核心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并建立跨学科的新型科研团队(中心),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 


师资力量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目前有教职工336人(不含ITS,ITS人事单列),在编教职工237人,人事代理及聘用人员99人。专任教师1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5人、国家青年人才计划9人。博士生导师95人,教授72人,副教授8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4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人。 


专业介绍

(一)交通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同类专业之一,其综合实力被多个第三方机构评定为全国第一。该专业围绕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规律、交互关系及协同优化,面向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经济的目标,致力于培养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该专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紧密结合,推进智能网联交通发展,具有鲜明的新工科特征。 

(二)交通运输专业。为“全国运输与物流院校教学示范基地”,三次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工程为培养重点,物流工程为延伸,主要培养具备客货运输与物流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及相关开发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通识基础扎实,专业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行业决策管理人才。 

(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3年中央大学路工组,是东南大学传统的优势专业之一。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以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工程并重,道路与桥梁齐进。 

道路方向:重点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基础保障需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精尖建设需要、交通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国策发展需求,以数学、力学、结构和材料为传统基础,充分结合人文、规划、景观、设计等发展内涵,紧密关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等现代化发展需求,重点培养道路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能在道路工程领域从事管理、规划、设计、施工、检测、监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桥梁方向:中国桥梁已达80万余座,古有赵州桥、今有港珠澳大桥,“中国桥梁”作为国家名片,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两个领域之一(杨振宁语)。桥梁工程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起源专业之一。该专业以传统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的新兴需求,涉及到设计的巧妙与变化、展示形态的美丽与雄壮,体会建造的智能与智慧,经历将论文写遍祖国的壮美河山。毕业生在国家及各省公路或铁路设计研究院、交通投资集团、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国家政府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等,就业面广,供不应求。 

(四)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将获得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毕业生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铁轨道工程、交通运输土建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相关教育单位从事教学工作。毕业生需求巨大,供不应求。 

(五)测绘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空间、电子、信息、卫星导航、激光等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并研究利用这些技术测定地球与其它星体的形状和大小、地球重力场、建筑物的三维特征等。培养能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级测绘工程技术人才。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有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建、规划、房产、水利、电力、交通、能源、国防等部门从事测绘工程技术的生产、开发、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包括在河流和海岸地区选址、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问题上,为船舶航行和靠岸停留提供通道和场所;在河口海岸带区域的海堤、跨海大桥以及海岸修复等工程及相关问题上,做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培养具备该专业及相关工程领域(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和土木工程等)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研究开发能力的领军人才,是服务于航运强国、蓝色国土等国家战略,与智能、生态环保等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


科研概况

交通学院2021年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5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5项,授权发明专利262项,全年学院成果转化(许可+转让)合同金额约984万元。

2021年度参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牵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牵头获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其它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近20项。 


人才培养

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本科国内升学和出国(境)深造率超过60%。学生就业面广、就业质量高、就业前景好。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全国交通、城建和公安交管等行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工程设计咨询、行业骨干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科研、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或在融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智慧交通新兴行业,满足国家发展战路和交通业升级转型的时代需求;或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政策制定、高等教育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ASIC工程中心

CIMSnet南京站点

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电光源研究中心

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商务研发中心

东南大学电子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心/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

东南大学伽利略系统欧亚(中国)教育与应用开发中心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法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

附属中大医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公共卫生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混凝土及预应力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院

集成电路(IC)学院

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建筑学院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交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MBA

力学实验中心

临床医学院

南京市胸科医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

人文学院

软件工程与理论实验室

软件学院

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数学系

苏州研究院

体育系

土木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无线电工程系多媒体研究所

吴建雄实验室

吴健雄学院

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系

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先进光子学中心

显示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生院

医学影像与精确诊治研究中心

医学院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艺术学院

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