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山东大学创立。在当时,虽贵为新式大学,但其课程设置仍具古代学术遗风,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仍延续着传统的经史子集内容。到1926年,山东大学文学院下初设中国哲学系,其后的几十年,闻一多、赵纪彬、杨向奎、高亨、童书业等著名学者所标举的文史哲互通之治学理念,给山大的哲学研究和教学确立了良好的学风和传统。新中国建立后,时任校长的华岗先生异常重视哲学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不仅创办了《文史哲》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关哲学和哲学史的学术论文,而且亲自给全校师生比较系统地教授《辩证唯物论》和《实践论》,以及巴浦洛夫学说的哲学基础等课程。后又专设大学之哲学组,聘任蒋捷夫、章茂桐、葛懋春、庞朴、李平衡、臧乐源、郑可圃等学者负责全校的哲学教学工作,使新式哲学教学和研究初具规模。1960年3月,山大的哲学学科迎来了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其时,在新任校长成仿吾先生的精心筹划下,山东大学正式建立了哲学专业,是年就招收本科生,到“文革”前共招生6届。哲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也发展到几十人。然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1966年停止招生。10年“文革”结束后,1977年山东大学正式成立哲学系,重新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亦三十载矣。缘历史之偶因,1986年社会学孕育于哲学系,初创时的社会学学者们倍感艰辛。稍后,哲学与社会学门户两立,相望于江湖,比肩共进。再后,二者在1999年二度牵手,开始了共处一个学院的发展历程。然经年累月的相濡以沫,学者们共同的热心执着,终使本院呈精诚一体之势,而多年来所探索的建院思路亦渐明晰。其实,大家熟悉的“横渠四句”倒最能彰显我们的立院宗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思之,虽未能至,但心向往之。用时下学术语言释之,哲学如悬空朗镜,透射出人在宇宙中之价值和人类自我发现、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之力量;社会学尤济世方舟,载凡俗以通抵良善社会之彼岸。二者如朱雀之两翅,苍龙之双翼,共同托起一个生生不息的、有独特思想个性的精神生命。我们自信,在这个时代,哲学和社会学都不只是以不同学术方式解释世界,它们还要以自身的力量改变世界。此乃“立德、立言、立功”是也。因而,我们力倡以深厚的学术和共同的理性诉求介入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让这个充斥着浮躁情绪、轻薄文化的社会,还会听到来自智者们冷峻而庄严的声音。我们笃信,哲学和社会学在新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太平盛世的建立中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从最初的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专业又演化出了宗教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新的学科专业。这一“由二生四”的蜕变及四系并立之局面的形成,全因学术思路的拓展和学者队伍的壮大,同时也是为了因应今日社会急剧变迁之需要。宗教学以理性的精神探索人类的灵性生活,关注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信仰和终极价值。而社会工作以培养职业社会工作师为目标,它倡导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和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关怀伦理,综合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管理科学、政策研究、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及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传授助人服务、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预防诸多社会问题及促使社会良性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此,哲学、社会学、宗教学和社会工作四个专业尽管其各自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迥异,但各科学者在本院则相处甚洽,沟通和乐,再再表现出光风霁月、胸无宿物、厚纳他人的精神风貌,这也印证了所谓“和而不同”之古训。当前,不同学科间的良性互补已使本院成为一个真正的多学科研究和教学社区,我们力捍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文化自觉和兼容并畜之大学价值。为使学院本身的行为更具探索性、开创性、包容性和活力,我们鼓励学者们在学术原创标准、教学技术和内容的升华、新的学术研究疆域的拓展、学科建设和国内外合作等诸多方面形成更多的共识,在理性互动的基础上达成更高的一致性。经多年的探求和精心筹划,本院4系皆特色鲜明,硕果累累。目前本院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有3名外籍专职教授,还有一大批国内外兼职教授。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我们不仅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而且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社会学还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且外国哲学还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研究计划”。而我们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和“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基地”--更为我们的科研、教学、学术队伍的壮大和秀异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主办的《犹太研究》、《中国诠释学》和《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等学术刊物也赢得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目前,我们强调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国际化视野,我们与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而我们的教师大多具备海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目前,本院四系每年共招收本科生120名、硕士研究生60名和博士研究生20名,同时每年还接受数名博士后研究者。同时,我们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学院在今日社会终身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本院毕业的数千名学生目前正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教育界、学术界、政界、军界、新闻出版界、企业界和其他社会各界,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带给我们无限的自信与快慰、自豪与荣耀。对为人师者言,世上还有何物能较此更令人感到幸福和欢悦?今天,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学术与社会、理论与经验等多种张力之间,我们将永远追随先贤的脚步,保守“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之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四个专业办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与国际学界保持密切学术交流的专业,不负社会与民族的期望。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新区)

大学外语教学部 (东区新校)

电气工程学院 (南校区)

电气工程学院 (南新区)

法学院 (东区老校)

公共卫生学院 (西校区)

管理学院 (东区新校)

国际教育学院 (东区新校)

护理学院 (西校区)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东区新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区新校)

机械工程学院 (南校区)

机械工程学院 (南新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园区)

济南儿童医院

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 (软件园区)

经济学院 (东区新校)

经济研究中心 (东区新校)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校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新区)

口腔医学院 (西校区)

历史文化学院 (东区新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区新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校区)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新区)

千佛山医院

软件学院 (软件园区-齐鲁软件学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东区新校)

数学学院 (东区新校)

体育学院 (南校区)

土建与水利学院 (南校区)

土建与水利学院 (南新区)

外国语学院 (东区老校)

文史哲研究院 (东区新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东区新校)

物理学院 (东区老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区新校)

药学院 (西校区)

医学院 (西校区)

艺术学院 (东区老校)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东区老校)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东区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