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层次 本科
国家特色专业
专业类型 理学
专业类别 地理科学类
年限 四年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7人。多数教师拥有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多种注册资格证。近3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自科与社科基金、省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SCI/EI/SSCI25篇,CSCD/CSSCI30余篇,出版专著3本。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专业剖析:当前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整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井喷效应,这给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资环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就业率高。
专业特色:师生多次参加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工程设计和新农村规划等社会服务项目,在产学研结合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学科在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主要课程: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生态环境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学生创新实践: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践方面,将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实践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项目的发展有机结合,紧扣社会和时代发展脉搏,将现代科技融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激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相关实践技能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具体科学和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较高综合素质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性的竞赛中多次获奖。如在2017年的第三节全国大学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实物类及电视知识抢答赛三等奖、2017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奖。
就业领域:通过本专业四年学习,学生就业领域主要为:
学生具备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师、土地估价师的知识技能,能够在科研单位、相关政府部门胜任国土资源整治、房地产运营策划、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等工作。
学生具备考取“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的知识技能,可在高级中学、职业中专等学校胜任地理学科、资源环境学科教师工作。
学生具备考取中科院、双一流高校地理类、资源环境类等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技能,可进入上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

经济学

金融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教育学(师范类)

小学教育(师范类)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英语

日语

翻译

新闻学

广告学

历史学(师范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物理学(师范类)

化学

应用化学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师范类)

应用心理学

应用统计学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化学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土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采矿工程

环境工程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

工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工业工程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音乐学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美术学

绘画

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